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奢侈 >> 奢侈私享 >> 黑胶收藏更讲究年代感历史感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奢侈 >> 奢侈私享 >> 黑胶收藏更讲究年代感历史感

黑胶收藏更讲究年代感历史感

作者:佚名      奢侈私享编辑:admin     

  黑胶藏家对于音乐介质有着很高的追求,既要声音圆融悦耳,又要真实不可复制,更讲究年代感、历史感

  邱妍

  [ 随手抽出唱盘放进唱机,将唱臂轻轻搭在盘面上,盘面悠悠转动,音乐就被唱头读出来——这一系列的动作对黑胶爱好者是一个简单而宁静的仪式 ]

  周末,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旧天堂书店里的光顾者络绎不绝,而摆在书店一角的几千张黑胶唱片却少有人问津。店主阿飞并不介意唱片卖得怎样,因为那些唱片其实是给几个收藏黑胶的朋友准备的。除了这些,阿飞家里还有上万张黑胶,用他的话说,是“家里一屋子塑料(11585,110.00,0.96%)片。加上一些CD,搬家时装了220个大纸箱,给搬运工加钱,人家说宁肯搬十台洗衣机,也不要搬这一个箱子”。

  其实,很多人觉得二手黑胶唱片就和废塑料无异,前者只在收藏者眼里才是宝贝。喜爱黑胶的乐迷会满世界地淘碟,自得其乐,藏家也都喜欢自嘲是淘垃圾的,在废塑料堆里他们淘音乐,淘快乐。目前收藏种类比较庞杂多样的阿飞,也称自己江湖诨号为“垃圾佬”,一面说着,他脸上浮出一丝得意的笑。

  说是淘垃圾,实际上黑胶藏家对于音乐介质有着很高的追求,既要声音圆融悦耳,又要真实不可复制,更讲究年代感、历史感。他们听音乐就像吃酸菜,一定要尝起来够味道。

  有温度的音乐

  Miles Davis的爵士乐、宇宙塑料人的摇滚乐、民俗音乐学者Alan Lomax的田野录音……一张张12英寸见方的黑胶唱片立在架子上,幅面宽大的封套图案比起CD和磁带的外观格外舒展入目。阿飞随手抽出一张蓝调黑胶,放进唱机,将唱臂轻轻搭在盘面上,盘面悠悠转动,音乐就被唱头读出来了。

  这一系列的动作对黑胶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他们享受这样简单而有仪式感的宁静。阿飞每晚都会这样播一张唱片,心静入眠。他说自己有个梦想,就是买一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播放设备,每天这样听黑胶唱片。

  大多数黑胶收藏者对音质都有种近乎偏执、苛刻的要求,他们抵制声音的完美,而愿意去享受瑕疵带来的真实感,并亲切地称瑕疵声为“爆豆声”。CD、磁带和黑胶,三种声音介质的细微差别在他们眼中被划分得很清。“CD在技术上可以把人的声音做得清澈明亮,几近完美。而我们希望有些瑕疵可变的因素,黑胶音色更加人性化,听的是韵味。”北京的藏家姜鑫说。来自深圳的藏家丁路强调:“磁带天生有缺陷,会掉磁,声音会发抖,而黑胶的介质非常稳定,保存年限长。”有十年黑胶收藏经验的陈力峰说:“黑胶给人感觉没压力,更容易融入到音乐中。CD总会给人距离感,它放它的,你听你的,互不相干似的。”

  而在发烧友的圈子里,同一张专辑的不同版本也会分出类别、等级,这便是所谓的“版本论”。是标着华纳的港版,还是印着飞碟的台湾版,或是中图进口版,在行内早就有价值定论,外行人通常以为相同封面图案的黑胶都是相同的,老藏家淘片时眼睛一扫就能看出区别。

  其实版本珍贵与否,不过是针对发行数量多少而言的,不同版本的黑胶在内容和音质上未必存在显著差异。很多藏家都承认自己是版本控,只对某一类别的黑胶唱片有特殊嗜好。譬如,有人追崇头版黑胶,在他们看来头版有着不可复制的稀有性。陈力峰就是个偏爱头版的收藏者。他买过曾经的英国迪卡唱片公司出品的美国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专辑,一张珍贵的头版索价近四百美元,而多次再版后发行的只有十几美元。“音质屡试不爽是头版的好。在可能的情况下我都收藏头版。而且早期出品的总会觉得更珍贵,心里有这样的占有欲。”陈力峰说。为了配合唱片播放,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他也在不断升级自己的黑胶唱机,从最初买的Nottingham Hyperspace唱机,到Garrard 301单声道专用唱机,再到SME 20的现役立体声唱机,他前前后后买过六七台。

  很多藏家喜欢收藏日本版,因为附加值略高。“同一张专辑里,日本版往往比其他版本多些东西,比如多一首歌,附赠的文本会专门写上歌手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或者多几张照片。这些东西看似不经意,而我们藏家觉得很宝贵。”田静说道。

  阿飞不太注重版本,但是他喜欢二手黑胶。只要能找到二手的,他就绝对不会买新的。他看重一张唱片的传承。“我有一张美国的黑胶,之前是在一个日本人手里的,那个人会在唱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会把里面的歌词写上日文翻译,这让你感到有另一个人存在,音乐是有温度的,听这张唱片时仿佛有人在与你隔空对话。”他说。

  当黑胶收藏多了,圈内的交换流通也就开始了。把自己有重复的黑胶卖掉,买进更好的,行内话叫“洗碟”。藏家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自得其乐。田静在保险公司有着稳定的收入。他不是个生意人,也不用以卖黑胶营生,而他在网上开了四家店。对他来说,卖黑胶的心情往往不是高价卖出的欣喜,而是不舍。

  “是平常心卖出去,甚至舍不得。标价高是因为我不想卖。不想卖还卖,是因为让全国的人看到这张黑胶北京有,可能他在广州他没有,我心里有满足感。但是有时市场很难把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人家拍下来我就不得不卖了。”田静说道。

  比起艺术品和奢侈品,黑胶收藏相对廉价很多,因此藏友之间的物物交换也就更加可行,藏家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增进感情。“有些黑胶很难碰到,如果有人有我更喜欢的唱片,他同时也喜欢我的某一张,就能交换。我最近要和别人换1983年的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如果我用钱买,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朋友情谊,我们主张以物换物。我把邓丽君的《采红菱》给他,因为这张我有多余的。”姜鑫说。

  “洋垃圾”中收宝贝

  作为一种音乐载体,黑胶唱片流行于20世纪初,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CD渐渐兴起,黑胶的生产因此受到冲击。据了解,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胶唱片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曾经短暂的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它在收藏渠道继续流通的缘故,从1994年开始,价格逐渐回升,到90年代中后期就突破了百元大关。

  一直到数码产品垄断音乐市场的今天,还是不断有追求音质的人四处搜寻黑胶生产和收售的渠道。在香港和台湾地区,黑胶文化的传承比内地好很多。香港深水埗的鸭寮街就曾经一度是黑胶藏家寻宝的必到之处。当黑胶在内地市场上重新升温后,鸭寮街黑胶市场的宝贝近年也被内地人轮番淘尽。

  广州由于离香港近,一直是内地黑胶唱片最大的集散地。北方的藏家往往都不辞辛苦,南下寻黑胶。而在广州不同地方的黑胶市场也有分别。陶街和海印两地是一般黑胶爱好者常去的地方,那边有着大量的华语专辑,而岗顶则吸引了不少欧美音乐迷光顾。

  90年代时,从国外进口废塑料的商贩在报废音像制品中寻到了商机。他们尽可能保护好那些唱盘,按吨买的塑料片可以按张卖出,利润差价可想而知。岗顶的黑胶就是这种渠道进口的,多为欧美音乐。“我选黑胶都是买洋垃圾的渠道,唱片品相新,比淘那些夹杂在华语专辑里的要好得多。”经常去岗顶淘货的田静说。

  随着收藏的经验渐渐丰富,黑胶藏家对唱片收售渠道的探究,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要追根溯源的心理。“收藏者愿意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我能从你这20元买为什么不找你上家呢,找到上家我干吗不找一块钱就卖的批发商呢,我有不断想要了解运作结构的欲望。当你追根溯源到一定程度,大家发现最后找到的是同一个人,全国也就几个寡头。他们的产业很大,全国都是从那几个人那进货。”田静说。

  田静90年代就和朋友一起去岗顶买,一次能买几万元的唱片,再发货回北京。“如果有实力就去岗顶的上一级源头,在汕头。汕头要至少十几万大规模拿货,不会让你一张张选。有时一堆很多好东西,有时又很差。”田静说,刚开始收藏总要花冤枉钱的。那时批发来的唱片中稍有自己喜欢的,一个品种可能重复上百张,买回来就只能和别人换。

  淘货的乐趣

  田静会在周末假期专程从北京飞到广州,将淘得的唱片和唱机一起扛回北京。丁路说,自己花在玩黑胶上的时间绝对不会少于一个女人逛街买衣服的时间。阿飞说,有时候,一淘一天,弄得自己一身灰,两手黑黑。

  大多数人眼中,黑胶的时代已逝,可这些藏家却愿意把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注在上面。黑胶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有事可做,沿着寻黑胶的脉络,他们人生的故事情节丰富起来。能用最短时间淘到高价值藏品的阿飞,是个知识理论型的收藏者。“我注重积累,通过一张唱片里的资讯,我会找到同一个演奏乐队的另外一张唱片的资讯,了解录音师和乐手。对于其中某个特别喜欢的乐手,我再找他别的作品。这是线性的、交叉的知识网络。”他称因为这个原因,朋友都不喜欢和他一起逛。知名音乐评论人张晓舟和阿飞是好友,两人即使一起买唱片也向来不会进同一家店。“我淘得快,把好的都买走了,他买不到,总和我怄气。”阿飞笑说。

  内地的黑胶多是依托于电器城、书店这类地方买卖,量大集中,类别多样。不过,级别高的藏家会觉得这些地方不够专业,他们更喜欢去海外那些让人感到有些特别味道的唱片专卖店。

  在东南亚一带,日本是黑胶收藏最发达的地区,还有作者写了专业的黑胶指南,教人如何逛日本的黑胶店。丁路就在东京涩谷的一家店买到这样一本书。“里面告诉你一百多家店。它会列出很多风格,比如一家店叫披头士黑胶店,只卖披头士的音乐,就这么专业。”

  丁路常去欧洲买黑胶,回忆起在捷克布拉格逛过的一家店,丁路津津乐道:“店主很热情,把相关的全翻出来。他说家里还有,问我第二天能否来。他开价折合人民币要一两千元一套,后来查到网上普遍标价要一万多元。”

  阿飞在澳大利亚逛过黑心老板的店,“一堆黑胶不标价,在你选出来之后,他现场定价,一张合人民币要五百元。”阿飞说自己不服气,硬是在那废弃的一堆标价十元一张的唱片中淘出了和老板喊高价的唱片一模一样的。他高高举起了那张像战利品一样的唱片,向老板叫道:“Same!”而看着老板恼火又无语的表情,他脸上泛起了胜利者的骄傲。

  台湾的黑胶店是阿飞最爱去淘货的地方,用他的话说是“每个唱片店都有自己的气味。一般进一个唱片店,一下子就看出老板口味。有的老板对顾客热情,他可能是曾经做音像出版行业的,终于实现梦想开了自己的店,他很需要交新朋友支持。有些店主是冷冰冰的,他的东西好,所以他不在乎你是谁。而这种老板向来外表如冰,内心如火,一旦他发现你的口味特别,就主动和你搭讪”。

  阿飞还提到,台南有一家店每天下午两点开门,第一次造访的阿飞因为没到点就按响门铃,被老板苛责了一通。但是当老板发现他熟知前卫音乐后,两人相谈甚欢,最后老板硬是要开车送他回酒店。“我喜欢态度不好的老古董式的老板,你可以通过一个切面,引出他的兴趣,会有很多话题。”另外还一家小店主营五六十年代的黑胶唱片,阿飞当时觉得很贵没买,而隔两天又去了,老板主动说给打对折,因为不希望来过一次的客人空手而归。“店主主动打折很让人感动。他不是做生意,他觉得你欣赏他的东西,他就不在乎。”阿飞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