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装博物馆现场发布
114件(套)精品服饰首府展出展期三个月
本报记者 庞雪芳
明日,当你走进自治区博物馆二楼展厅,秀龙袍、赏旗袍、展旗鞋……一场以清代满族服饰为主题的时装发布会,将带你领略300多年前的流行元素。
23日,记者从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到,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将于26日对市民免费开放,将展出代表满清服饰特点的民服、官服、佩饰和八旗甲胄等文物114件(套),展期三个月。
满族服饰展是清代文化第三次走进新疆,这也是自治区博物馆今年引进的首个展览,记者提前走进展厅,为您揭秘此次服饰展览中的流行元素。
流行元素之龙袍
九五之尊为帝,龙袍的颜色、绣法都是独一无二的,皇帝的锦衣代表着那个年代制衣的最高水平。此次展览中,一件“皇帝龙袍料”最引人注目。
黄色的绸缎上,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寓意“一统山河”、“万世升平”。 这件“皇帝龙袍料”只有前襟、衣袖、后襟,是件未完成的龙袍。吉林省博物院古代史部副主任、研究员黄岚说,一位绣工制作一件完整的龙袍,需要花两年半的时间。
除了皇帝的锦衣,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一件乾隆的便装,藏蓝色的缎子上绣的是暗花团龙图案,一针一线都彰显着帝王威严。
流行元素之旗袍
当女子遇到旗袍,展厅里的朱红大门恍惚之间移了位,旗袍的“花样年华”在清朝盛世中再度绽放成妩媚的烟火。
旗袍,满语称之为“衣介”,是满族先世在长期的山林狩猎生涯中形成的服饰,也是清朝满族服饰的特色。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强制汉军民“剃发易服”,除了旗袍女子没有其他选择。
此次展览中,不仅展出了多件(套)满族传统旗袍,更展示了旗袍的演变过程。
清初的旗袍宽大、平直,展厅中一件红绸女棉袍的胸围132厘米,下摆达到了206厘米。到清朝中期,爱美的女性把旗袍改制成束腰形,展厅中,一件紫地绣花镶边女夹袍胸围只有92厘米,下摆也缩窄到152厘米。
黄岚说,满族服饰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大唐”之后的第三次突变。随着旗袍的发展演变,胸围尺寸最小的旗袍只有74厘米,这对身材的要求极其严苛。
流行元素之旗鞋
T台上,除了华美的服装,女子脚上的高跟鞋,算是点睛之笔。满族女子,素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即女子不裹脚,她们钟爱高跟鞋旗鞋。
旗鞋是将木根镶在鞋底中央,一般三寸(约10厘米)高,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鞋跟的形状有形似马蹄的“马蹄底鞋”,也有形似花盆的“花盆底鞋”。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鞋面、鞋帮一定要有刺绣或穿珠的修饰。身着旗袍,手执丝绢,搭配复古高跟鞋,彰显满清服饰文化的雍容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