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孙迎庆
荷包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楚辞》中名“帏”,在《礼记》中名“容臭”,在汉代名“幐”,魏晋以后名“香囊”,清以后名“香包”、“荷包”。荷包虽说历史很长,但却兴盛在清代,传世的荷包大多为清代至民国初年的绣品,形成刺绣小品中最为完整多样的“荷包体系”。荷包虽不如金玉珠宝昂贵,却集形式美与吉祥内涵于一身,是当时社会审美情趣与生活理念的一种反映。如今,以荷包为代表的这些随身配饰,已成为海内外织绣收藏家收藏的珍品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非常讲究“腰间杂佩”,佩带荷包、香囊的习俗从唐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使用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清末古玩藏家赵汝珍说:“无论富贵贫贱,三教九流,每届夏日无不佩戴香囊者。故北京售香囊之肆,遍于九城,庙会集市售卖者尤多。盖当时夏日如不佩带香囊,宛如衣履不齐。在本人心意不舒,在应世极为不敬。故一般人士视香囊极为重要,即下级社会人士,亦必精心购制。绣花镶嵌,极人力之可能。富贵者尤争奇斗巧,各式各种精妙绝伦。”
清代服装烦琐复杂,荷包的使用也到了空前的地步。皇帝和大臣在祭祀时穿用的朝带、吉服带上,常常挂着多个荷包,有时多达十个。按清宫习俗,皇帝选后妃定亲时,叫候选姑娘们进宫站成一排,在皇太后的监护下由皇帝当面挑选,选中的当面把一个荷包系挂到姑娘的衣扣上,叫做“放小定”。皇太后在“放小定”休息时议论决定,再出场由皇帝递一把玉如意给被选中的姑娘,叫做“放大定”,那姑娘接受了玉如意,就算是皇家的人了。
清宫中设有专门制作荷包的机构,宫女们每年都要缝制、刺绣大量的荷包,以备皇帝、后妃们行赏之用。皇帝每至年节,要依例赏以荷包。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六,总管太监桂之要去各色缎小荷包二百九十六个,由乾隆帝赏赐给蒙古王贝勒、贝子、喇嘛等人,每人小荷包两个。宫廷习俗影响着民间的风气,富家子弟、平民百姓都喜欢在腰间挂荷包,使得清代佩戴荷包到达了最为风光的顶峰。
从绣荷包还派生出一系列挂在腰间的装饰绣品,如笔袋、扇袋、褡裢、眼镜套、烟荷包等。京城的一些富家子弟将它们挂在腰带上,以炫耀其富有。沈从文在《中国服饰史》一书中说:“清代男子腰带上挂满刺绣精美的荷包、扇袋、香囊等饰物,可算是时髦打扮,北京一带尤盛。尤其是地主、商人就如此装束。”这些刺绣小品,既能贮放随身携带的日常生活用具,又能美化和调节生活情趣,在盛装华饰的衣装上佩戴这些小装饰可以平添生气。
福寿双全纹刺绣荷包 冠带流传纹刺绣荷包荷包是清代配饰中最常用的物品,其形状也由最初简单的口袋演变为诸如腰圆式、鸡心式以及元宝式等,小巧精致。工艺以质地较为耐磨、美观实用的纳纱、缎绣、绸绣等居多。香囊是装有香料的各种造型的随身配饰,一般都有缀流苏装饰。造型有器物、花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造型等。香囊是有盖的袋子,可以通过拉动通穿香袋盖子的丝绦开启香袋、更换内装香料。槟榔袋是用来装槟榔等小食品的,造型多为花瓶、葫芦等口小肚大的式样。扇套,呈扁筒形,底为椭圆形,口略宽,有的上面有盖,系扣子或绳索,无盖的呈如意云头等形状,系丝绦。怀表套的使用是清中期以后的事,表套一般为花式小囊,正面开圆口并镶铜镀金圈口,以便露出怀表的玻璃表面,上口用丝绦系紧以防止怀表滑脱。褡裢是民间出门时搭在肩上的长条形行囊,两端为口袋,中间开口并用宽布相连,佩戴在腰间时,一端穿过腰带,将绣有图案的一面翻在外面,与另一端的图案相呼应,一般为男用。扳指是满族成年男子射猎时的必备之物,又称为搬指、梆指,古称为韘。扳指套多用丝穗装饰,质地多为结实耐磨的缎绣、绸绣、纳纱等。烟荷包的形式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口袋,下半部装饰花纹,口部素色无花纹,一般只做两个大折,用丝绦系紧,这样非常方便烟袋锅直接伸入烟荷包里装烟。眼镜盒是将织绣面料裱在长圆形硬盒或较厚的纸板袋上,起到保护眼镜和装饰的作用。粉盒是女子必备的,多为几何形双层,盒面装饰织绣面料,转动里层可将盛装化妆用胭脂粉的盒旋出,设计巧妙、实用。粉盒和与之配套的镜子套,制作工艺精细,配色丰富华丽。
富贵耄耋纹刺绣褡裢 蝈蝈纹刺绣荷包荷包图案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刺绣麒麟纹样,意义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刺绣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的纹样即“五福捧寿”之意,蝙蝠与桃绣在一起就是“福寿双全”。蝴蝶被视为吉祥物,荷包上常见的蝴蝶纹样同猫和牡丹组合起来表示“耄耋富贵”,与瓜组合的纹样隐喻“瓜瓞绵绵”,是多子多福、绵延万代的意思。喜鹊与古代钱币组合的纹样意谓“喜在眼前”,与獾组合成“欢天喜地”等。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刺绣牡丹与芙蓉,表示“富贵长春”,与海棠组合表示“光耀门庭”,与水仙组合表示“神仙富贵”。 荷包上的花纹与佩带的时间亦颇有讲究,如元旦要拴“岁岁平安”荷包;正月十五上元节要拴“五谷丰登”荷包;五月初五端阳节要拴五毒荷包、龙舟荷包;八月十五要拴玉兔荷包;九月九日重阳节要拴菊花荷包;冬至,拴“三羊开泰”荷包。
在色彩上,男用荷包的配色相对沉稳,如石青色、蓝色、明黄色、大红色等,用金较多。而女用荷包的设色相对鲜丽明快,色彩丰富饱满。清中期以前的用色比较柔和,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通过三晕色过渡,比如三蓝、三红等,且色彩不甚饱满,有些则用金线构边,雅致脱俗。到清晚期,颜色的搭配逐渐趋于鲜艳、饱满,并且逐渐减少了作为中间过渡的晕色,给人以艳丽夺目的感觉。到晚清,男用荷包也有造型别致、色彩丰富饱满的。
荷包的刺绣种类主要有平绣、铺绣、打子绣、平金绣、堆绫绣、锁绣等。北京、广州、苏州、成都的刺绣,它们代表了我国刺绣的最高水平。以苏州、松江为中心的苏绣,历史悠久,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出现了“绣衣坊”、“绣花弄”等坊巷。清代称苏州为“绣市”,当时宫廷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它素以精细雅俗著称,常用针法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广绣,也称粤绣,以广州为中心,它以布局满、场面热闹、用色富丽、常掺入金线而著称。以长沙为中心的湘绣,其特点是构图优美豪放,劈丝细而胜发,无拈而有绒面。以成都为中心的蜀绣,其特点为构图简洁,虚实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