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外的葡萄酒、洋酒收藏市场已经成熟,但从国内情况来看,关注并愿意出手、敢于出手收藏葡萄酒、洋酒的人,恐怕也只有那些收藏大佬在玩儿——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葡萄酒、洋酒收藏市场的热度与其在国内的发展阶段大体相似,尚处于起步,未达到顶峰。
也因为如此,先期“试水”收藏葡萄酒、洋酒的人定是那些真正热爱酒文化并有很强经济实力的人。酒收藏领域专家陈东旭表示,葡萄酒的短期市场价值虽然会有上下浮动,但从葡萄酒市场产生至今数千年的时间来看,葡萄酒价格都是在向上推进的。因此,特别在如今股票市场低迷时期,投资葡萄酒热更是逐步升温。包括不少葡萄酒“圈外”人士,近年来也愿意在这个领域投资,一是卖酒,二是个人收藏,并且这一人群也呈扩大趋势。
历史悠久、藏家认可
国外葡萄酒洋酒收藏市场成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外的葡萄酒洋酒收藏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首要原因就是外国人对葡萄酒洋酒的认知程度较高,除了名庄酒以外,还愿意收藏一些其他产区的酒。
陈东旭介绍,国外的葡萄酒收藏普遍都基于正规机构如期酒公司来操作。特别是英国,期酒公司通常都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品牌信誉颇有保障。简单理解,期酒的意思与期货相似,即消费者与酒商预先签订合同、预先付款购买指定酒,但需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一两年的时间后才能实际拿到酒。这种先付款后拿货的交易形式,就要求期酒公司具有相当高的信誉。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由于起步发展时间较晚,尚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具备这样的实力。由此也造成了一部分人不敢尝试这个领域的收藏。而从进口商或终端门店所购买的葡萄酒、洋酒价格本身偏高,也不一定适合投资。为了培育与引导国人对葡萄酒洋酒的收藏消费,国内的一些从业机构会用相对较低的价格进口具有升值价值的酒,然后以略加佣金的价格水平销售给藏家。
酒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熊红平认为,国外葡萄酒洋酒收藏领域比较成熟的另一表现,是拍卖市场上经常会有藏家拿出收藏酒进行拍卖;而国内能够拿出收藏酒的卖家并非个人藏家而只是一些进口了名庄酒进行拍卖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具有收藏价值的葡萄酒一定出于世界名庄,受到大家公认,且接受者多,具备一定知名度。而普通的佐餐用酒,则不具备投资价值。然而,出自于世界名庄的葡萄酒,也不是每款都具备投资收藏的价值。
国外对于洋酒的收藏,与葡萄酒收藏领域的成熟度比较接近,烈酒中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只有白兰地和威士忌,因为这两类酒在橡木桶中存放,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耐放、耐藏。
从市场情况看,无论葡萄酒洋酒,有些酒的价值被高估,也有些被低估。中国的葡萄酒洋酒收藏市场目前来讲并不理性,还属于炒作阶段。那些先进入中国的品牌,由于具备了先入为主的先天优势,知名度高、价格升值快;而有些产品属于葡萄酒洋酒领域的“潜力股”,酒本身很好但由于市场认可度低因此价格较低,而往往这样的酒更具备投资价值。
热爱酒文化,拥有富余资金
国内葡萄酒洋酒收藏人群有扩大潜质
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内收藏葡萄酒洋酒的人群特点来看,以单纯考虑投资回报者少,以热爱葡萄酒洋酒文化的人居多。后者有时会采取“两手准备”,一瓶价值人民币2000元左右的酒,有很好的口感同时也达到了葡萄酒的最佳适应期,未来还可能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某段时间个人经济方面需要进行资金周转,葡萄酒洋酒收藏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变现。
酒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熊红平表示,“个人认为,还有相当数量的藏家收藏葡萄酒洋酒是为己用。比如为庆祝孩子诞生而购买了一些与孩子出生年份相同的酒做以纪念,待孩子大学毕业甚至结婚时再拿出来品尝分享。还有的人确实是喜欢喝酒,尤其是拥有一定阅历且事业较为成功的人,崇尚葡萄酒、洋酒的优雅品酒方式,他们投资高档酒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品位提升。还有一群收藏者所占比例极少,他们酷爱品酒,愿意在家里放一些不错的酒,甚至会修个酒窖,兼顾收藏与自用消费。”
熊红平介绍,目前获得国人认可的葡萄酒洋酒品牌比较集中。烈酒中的白兰地只局限在法国干邑产区,包括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拿破仑等品牌都是干邑地区的老牌、大牌酒商;威士忌一般以苏格兰出产的单一麦芽的老年份威士忌为收藏主力,比较常见的是麦卡伦、格拉菲迪等。葡萄酒进入国人收藏视线的产品主要还是来自法国波尔多,该产区的葡萄酒相对认知度高,而国内投资者通常仅将顶级11个酒庄的产品视为主要投资对象。勃艮第产区,国内目前只认罗曼尼康帝酒,其他生产者所做的不错的酒尚处认知发展阶段。
相对于葡萄酒洋酒,国人对于白酒收藏的认知度就要高出很多。从小耳濡目染四大名酒、八大名酒等等概念,即使不喝酒的人也能随口说出几款知名白酒品牌。然而,纵观全球的葡萄酒产地,数十个国家都能生产酿制葡萄酒。每个国家还有各大葡萄酒产区,下面分有更多的小产区,地域分布广泛。如果统计全世界葡萄酒洋酒生产厂家的话,数量不下数十万。
因此,无论从国人对于葡萄酒洋酒收藏的兴趣度还是酒文化的接受度来讲都有提高的空间。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国内葡萄酒洋酒收藏者,会下移至中产以上人群。本报记者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