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人穿什么衣服?如何打扮?蒙不蒙黑面纱?当蒙着黑面纱、穿“吉里巴甫”服的人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些模糊不清,现在,我们不妨从近期由新疆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新疆古代服饰的记忆》展览里以及新疆挖掘出土的诸多珍贵文物中,来寻找一下答案。
本报记者张迎春
亚当和夏娃在吃下禁果后,突然发现自己没穿衣服,彼此感到羞愧,于是,他们用无花果叶遮挡自己的身体。从那时起,人类对衣服有了遮羞、御寒、避邪等作用的认识。后来,人又发明了骨针,学会缝制衣服,并且按自己的想象,在衣服上缀上各种饰物,使衣服有了美感。再后来,人们对衣服赋予了各种寓意,甚至开始划分等级,历代朝廷,服饰制度完备,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官员,用不同的服装纹饰和色彩装饰自己。于是,五彩斑斓的纹饰、繁复的衣饰细节,严格分明的等级划分,使中国被称为“衣冠王国”。
如今,这种陈旧规定,早已被时代淘汰。但我们从全国、包括新疆境内出土的很多服饰、壁画、绢画、雕塑、器物等上面,看到更多的是,新疆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地域、民族不同风格的服饰之美。
追根溯源,古代西方服饰呈现的是多元性的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交流、融合,人们注重立体的造型美,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开通,西方服饰的审美取向对西域乃至中国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先秦时期暖裘毛褐的毛织物,到汉晋时期锦帛素棉的服饰,到隋唐时期飘逸华美的锦绣华服,再发展到宋元时期红带系宝冠、金锦衬英姿的服饰,最后演变为明清时期华美而具有民族风格的服饰。沿着丝绸之路,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无以计数的毛、棉、麻等各类纺织物品,向我们呈现出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真实的历史。
文物是最好的见证
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4000—3000多年前,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老先民基本上穿着毛织的大斗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文瑛对记者说,那些大斗篷形制很简单,实际上就是一张宽宽大大的长方形布料包裹在身上,用精致的雕花木别针穿插固定,脖子上戴着羽毛、玉石、骨质珠子等配饰,散发着古朴、原始的美。
汉代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从此,中原华丽的丝绸,从西域缓缓运到了中亚、西亚地区。印度柔软的棉布,从西域来到了中原地区。李文瑛认为,新疆的古代服饰,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从量体织衣变成了量体裁衣:毛织的大斗篷从人们生活中,慢慢褪去,用丝绸或棉布制成的圆领袍子、灯笼裤、缀织裙,还有圆顶、尖顶和平顶的帽子成了人们的日常服饰。
进入隋唐五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开放的胸襟,东西文化的汇聚,西域各民族取他人所长,为自己所用,使这个时期的服饰绽放出了一朵朵独特而灿烂的花朵,并传播到了中原地区。
到了宋元时期,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发展,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姿多彩,再次催生了服饰文化在新疆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回鹘贵族、蒙古贵族衣饰的雍容华贵、富丽多彩,更显出这个时期先民们的勃勃英姿。
追溯新疆古代服饰,新疆考古专家发现,古代新疆难见蒙着黑面纱、穿“吉里巴甫”服的人。而在新疆所有出土文物中,唯一一个戴着面纱的女子,则是从位于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出土的一尊彩绘戴帷帽的女俑。那美丽的女子,细眉红唇,束发整齐,骑在马上,头戴高高的帷帽,沿帽落下来的透明纱网,罩在脸庞前,仿佛正赶赴一场浪漫的约会。
关于这种面纱,《旧唐书·舆服志》这样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幂离。”初唐的时候,女性骑马时,穿着纱制的风帽,罩住头和身体,后来逐渐流行戴尖顶的羊皮浑脱帽(波斯语“苏慕遮”,即头巾之意)或是珠翠环绕的帷帽。据了解,这种帷帽在甘肃省敦煌市也曾发现过。一直研究新疆古代服饰的李文瑛认为,西域地区风沙大,那面纱是用来遮挡风沙的。
文物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这就更加证明了,古代的新疆人不但不蒙黑面纱,相反,那些发掘出土的五彩斑斓、图案丰富、绣工精美、甚至连织在上面的文字都十分清晰的丝、棉、毛、麻织物以及一件件艳丽大气而又上档次的古代服饰,都在一一证实,古代的新疆人对服饰美有一种强烈追求。
再让我们看一下,还有一些从新疆曾出土的服饰:红黄撞色的儿童毛裙、低裆灯笼裤在当今社会可谓走在时尚前沿;铜眼罩明显带着国际范儿;带龙纹浮雕的黄金皮带扣尽显奢华……当你欣赏这一件件残存的各类出土服饰时,恍然觉得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虽然,时光瞬间跨越了几千年,但眼前满眼的古代服饰,依然是那么地款式时尚,色彩鲜亮。
特别是古代新疆各民族妇女们,十分注重让自己如何打扮得更得体、更美。考古专家们发现,她们曾穿过的衣服、裙子和靴子,不但非常合体,色彩艳丽,她们还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上,用金、银线和彩线绣上各种图形,她们喜欢戴金耳环、金戒指、玛瑙项链等各种装饰品,这和现代人有多大区别呢?
一件件从新疆古代遗留下来的服饰,是那么地真实,将一部丝绸之路古道的千年霓裳史娓娓道来。同时,这些古代服饰又在证明,新疆古代的妇女,喜欢艳丽而又时尚的服饰,而不是蒙着黑面纱的“吉里巴甫”服。正如新疆博物馆馆长候世新所说,从这些新疆古代服饰,可以看出新疆古代的人类生产发展、纺织工艺技术、文化交流融合,直接体现了历史上新疆各民族的审美情趣,表达了各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精神等各个领域的沟通和交流,也阐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一体多元的大家庭。
新疆古代服饰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那些古代服饰带着浓郁的地域和民族气息扑面而来。经专家们从考古、历史和民族等多学科、多角度考察、思考和研究,发现新疆古代先民们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非常善于吸收当地和周边地区各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先秦时期的毛织物、开襟窄袖的胡服等,从质地、款式、纹样到色彩,都日趋多样化。
那些古代服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古代波斯、印度、罗马等文化以及后来阿拉伯文化等诸多文化,在新疆这块土地上汇集、交萃,呈现了多姿多彩的风貌。同时,它又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3000年前的各种毛织物,在内地比较少见,而在新疆却异常丰富,且保存得比较好,这对于新疆服装史乃至中国服装史的研究,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那些古代服饰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看来,主要是来自于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其中,以丝、棉、毛、麻织物为代表的新疆古代服饰,可谓我国衣冠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他认为,这些古代服饰经纬纵横交错、五彩斑斓,图案丰富、绣工精美,甚至连织在上面的文字都清晰可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明显的族群文化特征,其历史、考古、艺术研究价值都不言而喻。特别是对引导新疆各族群众澄清模糊认识,正本清源,保护传承好本民族服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一直致力于新疆古代服饰研究,每当他向乌鲁木齐的学生和基层群众讲述新疆古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时,他一边回顾新疆古代服饰的历史源流和发展、变化,一边告诉大家,新疆各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族妇女有自己非常传统的服饰与着装习俗,比如艾德莱斯裙、金丝绒花帽、各种刺绣的衬衫和各种色彩艳丽的头巾等,在社会不断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今天,那些蒙黑面纱、身穿黑长袍的人,是维吾尔族妇女服饰文化严重倒退的现象。
追溯千年历史,道不尽千年霓裳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些宝贵而丰富的历史文物中去欣赏、感悟古代新疆服饰之美。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