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奢侈 >> 奢侈私享 >> 汉代女式服装赏析(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奢侈 >> 奢侈私享 >> 汉代女式服装赏析(图)

汉代女式服装赏析(图)

作者:佚名      奢侈私享编辑:admin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尹钊 毛宇杰 乐凯 / 文

  近几年来,随着汉代陶俑和汉画像石的不断出土,大汉社会的风貌也随之原汁原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不仅关注叱咤风云主宰社会的男性群体,更是将目光对准了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广大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女为悦己者容”,人们迫切地想了解两千年前的汉代女子是如何费心费力梳妆打扮去吸引男子的目光。出土的陶俑和画像石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而这些女子的服饰不约而同进入了每一个好奇的探索者的视野。

  被汉代女性首要推崇和喜爱的服装当属深衣。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此衣名的由来是因为穿着时能拥蔽全身,将人体掩蔽严实的缘故。《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诸多的原因使深衣成为汉朝女子的第一礼服。深衣一般情况下被分为“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衣裾的开法。曲裾深衣上承战国服饰形制,多用于西汉早期的服饰中。曲裾衣裾开法与遮羞有关,特点在于衣服的前襟,衣襟被接出一段形成三角,穿时绕到后背,用带系结,这种交掩的服装样式,既满足遮羞和审美的要求,又节省布料。女式深衣有一个特点,将衣襟接得很长,在身上缠绕数层,每层花边显露在外,将腰肢紧密包裹,身材显露无疑,体现着汉代以瘦为美的审美,行走时,亦飘逸舞动。它作为西汉时期女性的礼服,常见于陶俑和画像石之中。因此在陶俑中曲裾深衣最为多见。如图1,是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女侍立俑。女俑发髻绘黑色,面部施粉,修眉细目,直鼻樱口,面容丰削有度,表情恬静自然,袖手而立。身着曲裾深衣,衣襟自领斜至腋下曲转盘绕,形成两个尖角装饰,这种女俑的身份较高,非婢妾之属。而应该是楚王身边的女官或女侍。图2为河南南阳市麒麟岗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中两手撑扶的女子穿着的即是曲裾深衣。

  据汉代资料的考证,曲裾深衣在汉代是自上而下都可以穿的礼服。只是通过不同的颜色、质料和配饰来表明身份的不同。汉代女子所穿的深衣,长可及地,衣摆一般是喇叭状,行走的时候不会露出鞋子。而且衣身紧窄,能够很好地把女子身体的曲线凸显出来。衣领是深衣最有特色的地方,使用的是交领,而且领口很低,这样就可以露出里面衣服的领子。如果多穿几件,衣领就一层一层地露出来,最多的时候有三层,所以时人称之为“三重衣”。如图3所示,江苏徐州博物馆馆藏陶俑所穿即是里外两层曲裾深衣。

  宫廷中的贵妇以深衣为朝服,名称“蚕衣”,与其相配的是同色的绶带和腰带。太皇太后穿的蚕衣领子和边缘有丝绦,并且用青色和浅蓝色拼接而成,青色在上,浅蓝色在下,其他贵妇的深衣则是浅蓝色。深衣成为汉代女子的礼服的原因在于:深衣的衣襟绕转层数繁多。衣服的下摆很大,妇女在穿着时,总是将一条漂亮的绸带系在腰间,将腰裹起,呈现出女性婀娜多姿的线条美。再配以各种发髻,穿上厚底鞋,就可以达到人比花娇的效果。如此要是经过走步训练的话,腰肢款摆,婷婷袅袅,令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女人对形体美的追求无不表现出虔诚的态度,深衣实现了她们的愿望。另外,当时人们没有合适的内衣。既要行走方便,又要不露出肢体失仪,深衣的一层一层的缠绕的设计是最合理的。近代的旗袍、现代的连衣裙、日本的和服以及韩国的韩服从一定的意思上来讲,都是受了深衣形制的启示而发展沿革来的。

  直裾深衣又称襜褕(一说襜褕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式的服饰),在西汉时就已出现,因裤子无裤裆,要与内衣相配合穿着,因此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而只能作为汉代女子的日常服。它与曲裾深衣的共同点都是衣裳相连。不同之处则在于是襜褕的前襟之下是垂直的。随着裤子的形式日益改进,出现了裆,此时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自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因此在陶俑和画像石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如图4徐州博物馆馆藏的陶俑即是身着直裾深衣。此俑表情自然淡定,袖手而立,身着直裾深衣,前襟之下垂直,与曲裾深衣有明显不同。

  如图5河南南阳县英庄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侍女像。此石刻一位高髻修项的美丽侍女,身着直裾深衣,手执博山炉,身材修长,长衣曳地,有所谓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

  汉代妇女服饰的领导者是京师贵妇及歌舞伎,特别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特殊阶层——歌舞伎,她们衣着华丽,浓妆艳抹,下交文人名士、上交帝王将相,她们比一般的妇女拥有更多的身心自由和精神空间,并少有礼节的桎梏。汉代歌舞伎的服装,长袖、束腰、轻逸,是同时代女服中的精品。显露人体体态的美,是服装式样的美感表现之一,汉代舞服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舞服中最引人注目的设计是长袖,长袖是舞女们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她们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图6,是徐州驮蓝山楚王墓出土的陶舞俑。这两件陶俑形制相似,顶发中分,脑后垂髻,身着右衽曳地长袍,上体前倾,左臂自然垂于体侧,右臂高高上举,长长的衣袖如瀑布般垂落,舞姿轻盈,潇洒飘逸。使人惊叹的领略到长袖为舞女的舞姿增添的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如图7,同样为驮蓝山楚王墓出土的绕襟衣陶舞俑。此俑长袖随着舞步变化一前一后甩。整件舞俑造型夸张,应是楚王宫内舞者的生动写照。如图8是河南唐河县出土的空心画像砖,表演者一人为女性,身材修长,作长袖之舞,动作柔美轻盈,潇洒飘逸。

  汉代妇女也爱上穿短襦,下穿长裙,类似于现代人所着的套装。襦装的特点在于简短、精干,便于日常家居和劳作。如图9,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后壁画像石《秋胡戏妻图》中,正在采桑的秋胡之妻所身着的便是襦装。

  以上的衣裳,不管深衣、襜褕、舞衣,还是短襦,都是长袖的。然而,汉代妇女的衣裳并非都是长袖,也有短袖。四川忠县汉墓出土的抚琴女俑,重庆仕龙桥汉墓出土的杵舂女俑,及成都永丰汉墓出土的持镜女俑,都在长衣外加穿袖口十分宽大,长度仅有手臂之半的衣裳,谓之半臂。如图10,江苏泗阳县曹庙出土的汉画像石左方一女子即着短袖。

  无论是象征着身份高贵的深衣,抑或是飘然灵动的舞女服饰,还是寻常百姓家妇女的襦裙,无一不展示着两千年前大汉妇女端庄婀娜的形象。衣服有等级之分,然而个中之美却是相通的。汉服之所以能成为后世中国诸多服饰设计的楷模和典范,不得不说与其设计的精巧和凸显的人的气质息息相关。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