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古玩杂项 >> 犀皮漆探秘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古玩杂项 >> 犀皮漆探秘

犀皮漆探秘

作者:佚名      古玩杂项编辑:admin     

犀皮漆1

    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

    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料,趁漆器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 同,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由于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

    明代的漆工名匠黄成编著的漆器专著《髹饰录》,全面地叙述了有关髹漆的各种技法。在“髹饰录”中犀皮列入填嵌一类,它的原文是:“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 松鳞青者般。近有缸面者,以光滑为美”。
 
    “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漆2

    这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 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 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传统工艺犀皮又称“虎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
 
    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天然流动,灿烂夺目。

犀皮漆3

    以下是马未都先生对于犀皮漆的论述:

    犀皮漆的解释之一:模仿马鞯

    动刀的漆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剔犀,一类是剔红。剔红容易理解,就是剔出的图案呈红色,其他品种还有剔黑、剔黄、剔绿。如果剔出多种颜色,叫做剔彩。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动刀的漆器中剔犀是一类,剔红是另一类,剔红就包括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等。

    剔犀的名字就不太好理解了,“犀”代表什么意思呢?显然是受“犀皮漆”的影响。犀皮,又被写做“西皮”、“犀毗”。关于犀皮漆这个名称,来历非常复杂。 历史上对它的记载很多,唐、宋、明、清均有记载说明犀皮漆的来历。记载犀皮漆的绝大部分是文人,但到了明代以后主要是漆工。记载这样一个文献,文人起到决 定性的作用,漆工起到技术上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记录应该说比较真实。

    唐代有一个人叫赵林,他认为犀皮漆是汉人从西域的马鞍子上得到 灵感,从而发明的。这个说法被元末明初的陶宗仪所引用,他在《辍耕录》中引用了赵林的《因话录》:"西皮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 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髹器就是漆器。这段的意思是:过去认为犀皮漆的犀指犀角 的犀,其实不是,是指马鞍子与马镫挨着的位置上,不断被摩擦,有凹下去的地方,显露出一层一层的颜色,漆匠就根据这种自然形成的纹样,仿造出现犀皮漆。这 是唐代人的理解。

    犀皮漆的解释之二:犀牛的肚脐

    明代人有另外一种说法。明代有个文人叫都穆,他在《听雨纪谈》中是这样记录的:“犀皮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皮坚而有文,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圆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后之髹器,效而为之,遂袭其名。"都穆认为这种漆器应该叫"犀毗”,与“犀皮”发音一样,但文 字不同。他解释这个"毗"字是肚脐的意思。犀牛的皮肤非常坚硬,平常坐卧之时,肚脐这个地方就在地上磨得极为光滑,有一层一层的纹饰,像饕餮纹。我们常在 青铜器上看见饕餮纹。因此,西域人常把犀牛的肚脐割下来,做成腰带中间的一种装饰。后来的工匠是根据犀牛肚脐的样子,做出了犀皮漆。

    后来我专门去过动物园,仔细观察过犀牛的肚脐。我估计大家去动物园看犀牛,肯定都不看人家的肚脐,是吧?都要看犀牛角。但我就是想看一下犀牛的肚脐是不 是跟古书上记载的一样。我一看,确实有点儿类似,犀牛的肚脐非常突出,因为它老在地上趴着,所以形成一层一层的涡旋纹。

犀皮漆4

犀皮漆5

    最早的犀皮漆

    犀皮漆在中国漆器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品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俗称上想象一下。犀皮漆,北方人称之为虎皮漆,南方人称之为菠萝漆,也有人称之为笸箩漆。无论哪种名字,你都能想象它是一层一层有变化的纹饰,这是犀皮漆的一个典型特征。

    那么,犀皮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们一直在寻找它最早的起源。现在一般的说法是三国吴的时候就有了,因为发现了三国吴时期的一个墓葬--朱然墓,墓中 出土了两个漆耳杯。这两个耳杯有黑、红、黄三色,形成了初级纹样的犀皮漆。但不幸的是,从三国吴到明代之间,长时间的跨度里再没有找到其他能说明传承关系 的证据。那么从证据学角度上讲,孤例是不成证的,除非这个孤例是一个铁证,没有争议。但朱然墓出土的漆耳杯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儿争议,它和后来成熟的犀皮漆 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个人认为,朱然墓出土的漆耳杯还不能算是犀皮漆。最早的犀皮漆可能出现在唐代。我在讲《陶瓷篇》的时候讲过, 唐代非常流行绞胎的陶器和绞胎釉的瓷器,这是唐代的一种审美观。我想犀皮漆在很大程度上会受绞胎陶瓷的影响,这一点也与文献的记载吻合--目前发现最早关 于犀皮漆的记载就是唐代的。我一直在讲艺术之间的横向影响,过去不大关注,一般研究陶瓷的人只在陶瓷的领域中纵向研究,研究漆器的人也在漆器的领域中纵向 研究,它们之间横向的比较非常少。今天因为信息发达,我们有机会能够把各类艺术的横向比较同时做出,这时候就会受到很大启发。

    距离朱然墓漆耳杯这个孤例千年以后,到了明代,犀皮漆大量出现了。明代以后,犀皮漆非常流行,非常漂亮。当我们看惯了一色的漆器,对于这种有自然纹理的漆器感受会非常强烈。

犀皮漆6

    我遇到的犀皮漆

    王世襄先生在收藏中对漆器非常关注。2003年,他的收藏品举行拍卖,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漆盒,在他多部著作中都 有收录。这个漆盒是圆的,面有一点点鼓起,犀皮漆,以红为主,非常漂亮。我知道这件漆盒是王世襄先生的心爱之物,我也知道它在多部著作中都出现过,所以我 就把这个漆盒拍到了,今天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我想,我们对收藏的爱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别人已经做过的成就上做起。别人的成就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经 验。王世襄先生的一个收藏经验,最后变成我们的一个经验,这是收藏中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时候,这类漆器不值钱, 花不了仨瓜俩枣的钱就可以买来。但是,当拍卖出现以后,这类东西变得非常昂贵。当一类艺术品有了市场价值以后,造假一定跟上。我们过去幼稚地认为,像犀皮 漆这种复杂的工艺,现代人根本不可能做出来。但不幸的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快就有人模仿出来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对犀皮漆的镇 尺,后面有字:乾隆年制。镇尺做得漂亮、真实,第一眼我就被蒙住了,认为这就是真的,就是乾隆年间宫廷里使的,甚至是皇帝使用的犀皮漆镇尺。我们知道,镇 尺一定要重,要不然在压纸的时候不能将纸压得很平。这个作伪的人非常清楚我们心里的想法,所以这对镇尺用的是石胎,很沉。漆器可能使用各种材料做胎,但使 用石头做胎非常罕见。

    我碰到这对镇尺的时候,犹豫了很长时间,好在跟卖主很熟,我说:"你能不能借我两天,我回家去好好研究研究。"当时我认为这东西是真的,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所以就拿回家研究了几天。在这几天时间里,我查了很多资料,仔细观察它所有的细部,最后发现这对镇尺 确实不真。我就很客气地又还给卖主了。我还的时候当然不能说"你这东西是假的",我就说:"哎呀,这东西我实在买不起。"我在还他的时候已经清晰地知道这 个东西不真了,不是乾隆年间的,就是个新的。果不其然,后来有大量类似的东西在市场上出现。

犀皮漆7

    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有时可以非常简单,当一种非常少见的东西连续出现,其作伪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社会处于发展中,收藏的领域也在发展。当社会关注收藏领域中的某一种物品时,造假就会迅速滋生,从而也会迅速出现另一种新的辨伪知识。

    我早年与王先生熟,从未想过能拥有他的藏品。他的许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只一次地欣 赏过。记得犀皮漆这一专业术语就是听他老人家讲的。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王 先生告诉我,这个圆盒收入到《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难得一见,一副炫耀的表情。2003年,王世襄先生的藏品《俪松居长物》 专拍,我恭敬地将其收藏,至今在观复博物馆展出,算是有个对王先生的怀念。

犀皮漆8

犀皮漆9

犀皮漆10

犀皮漆11

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藏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