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一种贵金属艺术搪瓷制品。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
珐琅是以硅、硼砂、铅丹磨碎制成的粉末状的彩料再填于金、银、铜瓷等器胎上经烘烧而成的釉。珐琅可以在瓷胎上,也可以在金属胎上用。瓷胎珐琅器是瓷器,金属胎珐琅器就不是瓷器。
下面的资料可说明景泰蓝和瓷器不一样。
长长的铜丝,经过一点点弯曲成型,最后成为景泰蓝上美丽的图案。这个过程被称作掐丝。
景泰蓝,最早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在朝廷的重视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珐琅艺术。当时的器物多以蓝釉作底,“景泰蓝”因此而得名。明代的景泰蓝,多是模仿青铜器和瓷器,釉料颜色少,风格比较质朴、粗犷;到了清代,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颜色、花纹、造型都更加丰富。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正是这道工序把景泰蓝和其他珐琅工艺区别开来,成为宫廷工艺“燕京八绝”之一。
掐丝所用的“丝”是这些厚薄一致,韧性相同的扁平状细铜丝。只有铜丝的质地达到特殊要求,才能在工匠的手中变幻出各种形状。
景泰蓝的所有花纹都是靠掐丝制成的。纷繁多样的花纹,使得掐丝的工作异常复杂。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景泰蓝瓶子,所需铜丝的总长就需要500米左右。要把数百米长的铜丝仅靠手和这些简陋的工具一点点弯曲成为精致的花纹,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还有沉静坚强的心境和信念。
花朵的纹样常常反复出现一件景泰蓝上。为了节省时间,工匠们常把几根铜丝用猪膘粘连在一起,然后作为一个整体加工,这个叫做“膘丝”。随后,再把弯曲好的花朵放进炉子中灼烧,猪膘被熔化,铜丝彼此分开,几朵相同的花纹便做成了。这样制作出来的花纹完全一致,图案对称而又美观大方。
花纹被掐成之后,都会被剪下来放在这样的大盒子里面。然后再一朵朵的粘到铜胎上面。铜胎是根据设计将铜片剪裁、切割、反复锤打而成的。紫铜片延展性好,是制胎的上好材料。皇宫里最名贵的景泰蓝也会使用金、银等金属作为制胎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