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最初运到中国的时候,其盛放之器被称为烟瓶,而并非后来意义上的鼻烟壶。这种随鼻烟一同舶来的烟瓶,其实就是今天的磨砂玻璃瓶,西语称其为“蜡”。西洋鼻烟瓶原来的体积较小,仅能装一两多鼻烟。烟瓶样式很多,有圆的,有方的,也有三角、六角及其他形状的。据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的鼻烟,就装在这种西洋玻璃瓶内。 后来,西洋鼻烟瓶越做越大,有的瓶子能装一斤多鼻烟,最小的瓶子也能装四两。大的瓶子高约一尺,小的瓶子高约七寸,分别被称为“小金花”、“大金花”。对喜欢吸鼻烟的人来说,无论是“大金花”还是“小金花”,因其体积太大,所以携带起来都有些不便。于是,有人开始用以前的药瓶盛放鼻烟。在中国古代,一些名贵药品大多贮藏在瓷制的小瓶内。这种小瓶在当时被称为药瓶,制作很精美。今天看来,明朝时所用的盛鼻烟的器具都不是特制的,而是以前存放药物的药瓶。此情正如民国时期赵汝珍在其《古玩指南》一书中所言:“鼻烟初入中华时,并无另外特别使用之烟壶。遂多利用旧药瓶以盛鼻烟。”到了清代,吸鼻烟的人越来越多,对鼻烟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用鼻烟壶才诞生了。 按照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说法,专用鼻烟壶的出现当在清朝康熙年间。据文献记载,康熙皇帝下令在清宫造办处生产专用鼻烟壶,最先在造型上确定了专用鼻烟壶的形制,增加壶的腹部容积,以便于多盛鼻烟。同时,为了保持鼻烟气味,壶口一般很小并且有盖。这种专用鼻烟壶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集多种工艺于一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鼻烟壶。 鼻烟壶是我国人民适应客观需要而生产的一种实用艺术品,是华夏文化艺术的缩影。对中国鼻烟壶的问世,人们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当鼻烟在欧洲大陆盛行时,欧洲人只把玻璃鼻烟瓶当做单纯盛放鼻烟的容器,却忽视了对这种容器的艺术创作。而中国人在这方面比世界上所有吸闻鼻烟地区的人们都领先了一步。这确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艺术的一大贡献。
收藏:鼻烟壶收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