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内画鼻烟壶的基本条件及成熟过程
1.要选用质地透明、洁净的载体。例如水晶、茶晶、玻璃、琥66及浅色、透明度较好的玛瑙等。关于原材料载体,嘉庆、道光以前,我国制作的大量鼻烟壶,已经使用了茶晶、琥珀、水晶、玻璃、玛瑙等,并制作出不少使人一下便能看清壶内画面的鼻烟壶。
2.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背画技书。至于背画,也可在中国找到其力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便出现了印章,而印章正是在印材上刻写反字,这样刻盖出来的便是“正”着的文字了。也有人认为,内画应源于欧洲的背画。十六世纪,欧洲兴起了玻璃绘画,这一绘画形式所创作出的产品,成为当时宫廷、教堂里最主要的装饰作品。背画是玻璃回画中的一个品种,由意大利和英国的画家发明的。背画的技法不同于在帆布、木板上的回画,他必须在透明或半透明的质地上,在反面进行相反地绘画,这样才能使人们在正面看到正确的物象。据一九五零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中国十八世纪出口艺术品》(作者 JOURDAIN),书中介绍,当时欧洲的背画技法已经影响到清代宫廷以及广州等地,这可能是由一些当时在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传播的。我国的鼻烟壶匠石门也许正是得益于背画技术,才创造出内画鼻烟艺术。内画鼻烟壶自产生之日起,它便紧紧抓住了使用者的心,深深地影响了鼻烟壶在中国的发展,也使世界各国的鼻烟壶使用者、收藏者以及鉴赏者大为赞叹。
内画鼻烟壶的成熟过程象其它任何一种工艺美术品一样,内画鼻烟壶也是内画匠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历厂期探索之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概括来说,内画鼻烟壶的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最初的内画鼻烟壶因为没有对壶壁进行必要的磨沙处理,光滑的内壁难以着墨施彩,再加上没有发明出一种既细小又吸墨、便于内画的笔,所以构图粗糙简单,零乱不清,装饰效果较差。内画匠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铁砂、金刚砂等掺水在壶内滚动,进行磨沙处理,使壶壁细而不滑,产生了如同在宣纸上书画的效果。然后,再以弯曲成勾状的竹笔蘸上颜料壁反向做画写字,使玻璃水晶等质地较硬的物质表面“宣纸化”。这一发明,不仅利于书画的成功,而且推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题材在鼻烟壶绘制上的运用,并为仿制历史上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这时的内画鼻烟壶仍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因为缺少古代书画作品必不可少的题词、落款和印章,显得匠味十足,难登大雅之堂。到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 1909年),折中缺陷完全得到了弥补。使内画鼻烟壶艺术日臻完美,成为高雅的艺术品,甚至被清宫大内奉为至上之物。从此内画鼻烟壶作为中国鼻烟壶的一朵奇芭,热烈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