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我父亲买进的第一张绣片只花了两块钱,而今,要达到父亲收藏标准的绣片至少也要2000块一张,有的绣片的价格已经上万。
正是由于传统苗绣的艺术价值和珍稀,使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虽然这些年苗绣的收藏价格一涨再涨,我认为今天的苗绣收藏价格还没有达到它应该的合理的价位,因为它产生的原生形态已经完全消失,传统的苗绣已经不可能再回到我们的生活空间;再者传统苗绣后面的工艺以及人工付出成本本身就是巨大的。试想一件施洞破线绣盛装绣衣,制作耗时在4年以上,如果按我们今天的劳动力成本,一个熟练工一天的工时费60元(贵州水平),那么4年下来光是工时成本就是87600元,这也才到它现在的售价水平。而其间的人文研究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制作材料价值,归根结底是文化的无形资产价值等等,都没有被体现出来。如果仅仅从“商业诱惑”的角度对待这份文化遗产,可能也会适得其反。
苗族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传承、发展都用针线凝聚在一件件绣衣上。它涉及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手工技艺、美学、纺织、种植、符号、宗教、社会、经济、民族等多学科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苗绣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因为如此,苗装苗绣的文化传承价值远远大过于它的装饰审美价值。加之它在工艺上的繁复性和唯一性,苗绣现在被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尤其是七八十年前的苗绣精品,这些年的价格一路攀高,即便是在苗区,现在也是“卖一件,少一件”。
苗族刺绣服饰的文化内涵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学术界、美术界的瞩目。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有人来到中国搜集苗族服饰。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云贵苗区收集传统服饰。法国、日本、台湾大批的收藏家甚至常年驻扎贵州的黔东南“淘宝”,苗绣的人文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美学价值已得到世界性的认可,苗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