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往往也爱玩茶具,不喝茶一样可以玩茶具。对于不少茶具爱好者来说,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器材,更通过把玩和收藏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收藏茶具的过程中,许多爱好者感受到了玩茶具的乐趣。不同材质的茶具到底有哪些门道?记者日前请来自广西的老茶客陈赛,介绍一些不同茶具的特点。陈赛说,他自己并不是特别爱好喝茶,但却异常迷恋茶具,尤其喜欢茶具背后的一种浓浓的文化感。陈赛收藏的茶具有金属、瓷器、竹木、玻璃、紫砂等,在他看来,不同茶具特性各异。
紫砂茶具:茶不走味,造型优美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浙江长兴北部的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外,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的艺术品。
玻璃茶具:玲珑剔透,形态各异
玻璃茶具有很多种,如水晶玻璃、无色玻璃、玉色玻璃、金星玻璃、乳浊玻璃茶具等。玻璃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
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这是因为,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而受到茶人好评。用玻璃茶杯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家居待客,不失为一种好的饮茶器皿。玻璃茶具主要适用于草花草、红茶、绿茶、普洱茶、水果茶、养生茶及工艺花茶等和咖啡系列,并且有较高的观赏性、趣味性。
金属茶具:防潮避光,便于储藏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竹木茶具:色泽和谐,美观清雅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品收藏、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瓷器茶具:淡雅滋润,温婉光洁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