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从事各种门类的艺术品收藏已30余年,在他的所有藏品中,盆景是他最津津乐道的,正如他所说,收藏盆景其实就像养孩子一样,这个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薛平现任北京收藏家协会古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为国内盆景收藏界响当当的人物,薛平的诸多盆景作品早已在国内外获奖无数,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有几件作品还被中南海等高规格场所收藏。
生来爱好植物
走进薛平的家,立即会想到一个词——养眼。居室中凡是能够摆放东西的地方都被佛像、紫砂壶、瓷器、根雕、古代家具、观赏石、玉石、盆景等各个时代的藏品所占据,让人眼花缭乱。与其说这里是居室,倒不如说它是个小型博物馆更为贴切。
“喜欢花草是我生来就有的爱好,若非要刨根问底,我还真说不出。”喜欢花草的薛平最终选择了盆景作为自己的收藏项目,主要是因为他觉得盆景之于花草上升了一个层次,前者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一株盆景从小到大,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就像养小孩子一样。
薛平从小受家庭影响,对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薛平家里,记者看到薛平对盆景的喜爱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打理这些盆栽几乎成了他现在生活的全部,“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欣赏自己的这些盆景,给它们逐个浇水、修枝之类”。
薛平说,他今年60多岁,不抽烟、不喝酒,没摸过麻将、没去过任何娱乐场所,自己全部的业余生活和精力都投入到盆景种植和收藏盆景中了。跟盆景相伴的这些岁月,薛平在心境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他说:“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声的雕塑,盆景修身养性,养生、养心。”
费尽心思只为盆景
薛平是军人出身,入伍后一直在北京军区后勤部的物资部任职,主要负责军需物资采购、协调等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出差就成了家常便饭,每到一地,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薛平都爱去当地的花卉市场转转,当时所谓的花卉市场按现在来说就是那种地摊性质的,买上一两棵北京稀少的植物拿回家摆弄成了常态。
每次出差,薛平总是四处淘盆景。当同事们出差结束后一起出游的时候,他就赶紧抱着自己的盆景往家里赶,很多次为了尽快回家,薛平常常买个火车的站票,站十几个小时回家。
其实,为了把从出差地淘到的盆景带回家,薛平没有少花心思。由于盆景不能带上飞机,他只能坐火车。薛平讲起在火车站的那些经历很有感触:“盆子带不走,我就把盆子撤掉,可是火车站也是不允许带土进去的。我就把植物根系的土搕出来,然后把背心脱下来,系住底部,然后把土往里面灌,藏在包里。植物的根系我就用蘸满水的草绳捆扎好,然后装进袋子里。即使如此,还是难过安检。当我被第一个安检人员拦下来的时候,我就会退下来,躲在旁边,等安检人员换班后,我再过去,跟他们求情,死磨硬缠,直到让我过去。”他说起这些的时候像孩子般可爱。
熟能生巧养“宝贝”
经过几十年的操练,薛平掌握了不同植物的养法,不仅如此,他还注重盆景的造型艺术及生态美。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薛平也交了不少学费,他从全国各地买来盆景,都养在家中。“我过去的那些年,死掉的盆景就不少。”他淡淡地说,因为对他来说,这些学费交得值,他家一直都是住在楼房高层,能够在家里藏这么多盆景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薛平把盆景拿回家后就向专家请教,得出了自己的独家经验:第一年保证生命力,进行种植;第二年提根,换一个浅盆;第三年就可以剪枝了。
薛平如今几乎对所有收藏过的盆景都了如指掌,知道每种盆景需要的温度、湿度,然后满足它们的不同需求。这不仅得益于他的收藏经验,还依赖于他一直以来对盆栽技术的研究。时至今日,薛平在酝酿一本书,想结合自己的盆栽知识和实践经验,把盆栽文化传承下去。
商报记者 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