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家瞿志豪最近刻了一组人物肖形印,非常生动,刻划了古人耕作、渔猎、宴乐等生活场景,颇得汉代石刻画像的韵味。
瞿志豪是已故著名篆刻家来楚生的高足。他说:汉代的石刻画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他对它的喜爱是受之来先生的作品启迪。年轻时他在杭州西泠印社看到一本来先生早期印谱,内有很多造像人物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篆刻之外还有肖形图像一路印,他被这些古朴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于是开始请教并摹刻来先生的作品,但是来先生却告诉他:“刻好肖形图像印还要师古人,古人是汉石刻画像砖,要从汉的石刻、砖刻图像中吸取营养。”由此他开始关注起汉代石刻、砖画像了。
汉石刻画像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再用墨拓在纸上,与直接画在纸上的画其艺术效果完全不同,它更显得粗犷、浑厚、遒劲、有力。鲁迅先生曾经对汉石刻画像有过深入研究,他的评价是:“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汉石刻画像不是浮雕,属于平面艺术,很有点像今天的版画过程,但石刻画像与版画很有区别,版画的视觉效果是平薄的,一如剪纸,而汉石刻画像具有“立体感”,这是它独有的金石味所起的作用。为什么金石味会有视平而立的立体感觉呢?瞿志豪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金石味。金石味是一种斑驳感,且这种斑驳痕迹是顿挫的,来自刀或凿子与硬而脆的石头的凿、切碰撞,当金属工具沿着图案凿切时,硬脆的石头会留下自然的爆裂,造成图案线条的苍茫、厚实感。
金石味产生立体感,是斑驳造成的虚实效果所致。虚实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立体视觉的两个基本要素:透视和明暗,这道理犹如看报上的锌板照片,用放大镜去看,原来锌板照片是无数点阵组成,画面效果靠点反映,石刻的随机斑驳相当于照片上的点阵。比喻虽然不完全恰当,但至少帮助说明金石味的斑驳对画像产生立体感的艺术作用。
瞿志豪说,汉代石刻画像的金石味之所以美,还有天工造物的神奇帮助。画像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雨吹琢或泥水腐蚀,使原先的刻痕变得更圆润,线条更有韵味,这种用时间去雕琢的功夫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汉画像才能表现出如此沉而深的静气,韫而润的艺术感觉。所以汉石刻画像像所有古玩物一样,时间使它表面有了自然“包浆”,使火气完全退去,艺术品味尽显。
瞿志豪说:“今天刻肖形图像一路印的人,应该学习汉石刻画像,谁能够得到‘汉气’,谁就是高手。”言语间透露出对他老师的崇拜,也显示了他对汉石刻画像艺术的深刻理解。
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