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文俊
车票,是旅客乘车的凭证。又到春运季节,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承载了游子们多少思乡情!从武汉有客运列车开始,火车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多少我们不曾知晓的故事呢?许一兵的《收藏抗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轶闻……
老火车票见证的历史
在汉口的许一兵先生家中,记者见到一张80多年前的老火车票。这张旧车票只有邮票大小,材质像牛皮纸,一面中文,隐约可见“平(汉)铁路、北平、汉口、票价贰拾肆元、快车”等字样;另一面是法文,也可见北平的法语“peping”。
平汉铁路就是大家熟知的武汉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它原称卢汉铁路,由于民国政府时期,北京称北平,所以又叫平汉铁路。
1889年4月1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一路可控八九省之冲,人货辐辏,贸易必胜……经纬纵横,各省旁通”等八条利国利民的理由,上奏准修卢汉铁路。1906年4月1日,铁路全线通车,定名为京汉铁路。
据《图说中国铁路史话》一书的作者谭瑞杰说:京汉铁路车票票面上印有法文,译为北京至汉口铁路,中间印有京汉铁路使用的蒸汽机车,两旁是象征中华民族强盛的龙饰图案,中间覆印票价,反映该铁路尽管是外国人修建的,但路权属于中国。
许先生收藏的京汉铁路车票上,隐约可见票价为贰拾肆元。据《武汉地方志》记载,1936年,汉口手工业工人中,工资较高的如木制小农具行业,平均月工资15元,皮鞋和证章行业月平均12元。
可见,那时坐火车票价不菲,买一张汉口到北京的车票,需两个月工资。
火车票上的特殊记忆
“武汉一大怪,火车需要轮渡载。”上世纪30年代,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但被长江天堑阻隔,火车要靠轮渡过江。直到1957年长江大桥通车,这种火车乘轮渡的现象才得以改变。
据家住武昌的刘国生老先生回忆,1954年,他乘坐火车到北京上学,因为强调安全,所以列车过江时,旅客都要乘客轮过江,当时江南的轮渡是在徐家棚码头,江北是在粤汉码头,旅客只需凭火车票便可免费乘过江渡轮。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一种特殊的火车票出现了,那就是“革命师生串联乘车证”,它们也成为那个时代火车记忆的重要载体。
据青山的刘凤英老人回忆,那时,火车上十分拥挤,车厢内座椅下面、行李架上,都躺满了人,厕所内挤进七八个人是“正常”的事。挤上北京的列车,可以说连脚都没地方放,有的女生一路上没有上厕所,下了火车以后,鞋、裤都脱不下来,因为身体肿了。
火车票“家谱”知多少
铁路客票俗称火车票,历史上第一张火车票诞生于1830年9月17日,从英国的利物浦到曼彻斯特,是由售票者“手写签售”的;后来,世界著名的“埃多蒙桑”式车票——即卡片式车票一直风行各国,经久不衰。
自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开始,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铁路车票也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硬板式火车票,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脑出售的软纸式火车票;1997年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样式;2007年起,沿用了百余年的硬板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火车票取代;近几年又新推出磁卡式车票。
今天,火车票也越来越电子化,但当我们回忆那些旧式火车票时,追忆流逝的岁月,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原标题:80多年前武汉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的老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