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翰
在收藏市场上,民国时期出版的画报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门类。自《点石斋画报》问世以来,画报便成为出版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与一般出版物相比,画报的特点是图文并茂,主要用照片说事,让人们通过直观的图片来认识社会,感受生活,因而广受人们喜爱。在收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融史料、艺术、文物价值于一身的民国老画报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许多藏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其中当然包括在画报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时代》画报。
《时代》画报1929年10月创办于上海,是著名出版家邵洵美的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的一本时尚杂志,八开本,至1937年5月终刊,其间共出版118期。在邵洵美、叶浅予等人的努力下,《时代》画报以精美的装帧和贴近生活的图片,记录了民国时事生活的场景,显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笔者有幸见到1932年出版的《时代》画报第二卷第九期,该期编辑邵洵美、张光宇、张振宇、章克标、叶浅予、黄文农等6人,都是当时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电影进入了繁荣阶段,电影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颖时髦的消费方式。一些著名的影星成为报刊杂志的新宠,并经常成为封面、封底人物。图中所示这期画报的封底人物为殷明珠和谭雪蓉。殷明珠是我国第一代女影星,开创了电影青春派偶像之先河,是当时上海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谭雪蓉则在上海滩歌舞界鼎鼎有名。在《我们的明星》中,以胡蝶为代表的电影明星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这些打扮新潮、风姿绰约的明星,不管是发饰、衣着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当时上海妇女时尚的风向标。除此之外,传统的京剧艺术依然为人们所喜爱,一些京剧名伶也成为各种杂志画报版面的常客,在图中所示这期杂志里的《北平上海之坤伶》一栏中,孟小冬、雪艳琴、杜丽云、潘雪艳等名伶形象都赫然其上。
在这一期中,有关妇女儿童题材的图片占据了重要位置。辛亥革命以后,伴随着女性思想解放的潮流和女权意识的增强,妇女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像《浪漫的消夏》、《球戏》和《革命同志》通过妇女洗海澡、打网球、参加革命等内容,反映了女性主义的思想潮流和社会风气的开化。在《时代儿童》一栏中,天真活泼的小朋友有的荡秋千,有的练拳,有的玩滑梯,可谓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照片的文字说明也妙语连珠,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寄予的殷切期望彰显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身穿义勇军装的小孩,左手叉腰,右手持枪,威风凛凛,为照片配的说明是:“东洋矮子野蛮无理,夺了东北三省土地,我们要穿起武装,握紧手枪,杀得他滚回东洋。”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反映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和不满,其情感表达可谓别具一格。
除了娱乐休闲内容以外,《时代》画报对时政也十分关注。每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几乎都可以从画报中找到报道的照片。这本画报中的《上海各界六月十二日追悼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及被难同胞大会》以“一·二八”事变为背景,显示了在国难当头民族意识的觉醒。而《劫前劫后》则精选了20多幅照片,通过对比展示了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上海断壁残垣、一片狼藉的惨状,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此外,在《国联调查团由关外返平》一栏中,出人意料地刊登了国联调查团在北戴河游山玩水的两幅照片,对于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来说,编者选取的照片显然体现了对团员们那种闲情逸致的不满。国联的这些“雅兴”在王文斌的《国联调查团采访记》一文中也可得到了印证。作者就曾亲眼看到6月11日代表团游览泰山时令人咋舌的景象:国联调查团乘专列在泰安下车后,神气十足,“前呼后拥被抬上泰山”,根本不把中国记者看在眼里,“既不发表谈话,也没有举行过一次记者招待会”,这批洋大人的架子由此可见一斑。
《时代画报》融汇了绘画、摄影、文学、新闻、评论,凡当时大上海的新风气几乎无一遗漏,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具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画报之一,凡当时大上海的新风气几乎无一遗漏,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具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画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