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元宵节在章贡区沙河口萧氏宗祠采访祭祖民俗时,有幸目睹了一幅极为罕见的画作。据萧家后人介绍,此画堪称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姐妹画,是他们祖先留传下来的,萧家把此画称为《清明上元图》。
每年春节期间,萧家祠堂的祭祖仪式格外庄重而热烈,祠堂正中悬挂的一幅大型画作更是引人注目。据萧家后人介绍,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这幅画才会挂出来。仪式之后,此画又被家族长者收藏起来,来年春节再挂出来祭祖。所以,人们平日里并不能看到这幅画卷。
年代久远保存完好
3月10日,记者在萧氏新修族谱中找到关于此幅画的一段记述:萧氏宗祠崇鹤堂存放有一幅完好的画作,名叫《清明上元图》。该画系装裱过的大型画幅,高约3米,宽约2.5米,绘制有形态各异的人物图像204人至209人(因画面扑朔迷离,难以将人数清),大小船只11艘,还有车马六畜,伎乐歌舞,集市街景,祭祀场景等。图中反映的内容典雅,独具水上渔家生活特色,展示了萧家渔民生活的场景。
该画系重彩工笔画,绘制于丝绢之上,至今依然保存十分完好,色彩显眼,主要原因是采用朱砂、石青、石绿、描金等4种昂贵的颜料,尤其是画面有大量的描金,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熠熠生辉。画面内容属祭祀画,体现了对先辈荣耀的歌颂,同时反映了渔家生活,描绘了当地民俗风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萧家后人称,《清明上元图》与《清明上河图》可称为姐妹画。萧氏族人视其为宗祠的“传家宝”。
画作的左下方有“清同治玖年岁次庚午夏月、旦母音胡子荣绘孟(左竖行) 上元海会诸位(中竖行)沐恩弟子萧崇(鹤)公嗣孙等敬塑(右竖行)”字样。画面标注的“清同治玖年”可能是该画的重装裱年代(这幅画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装裱时,已有9层,按50年至100年重裱一次,距今应在500年至1000年间;画在晾晒过程中,会渗出老字迹来,画中有画)。过去,《清明上元图》由族人申请,并经认可后由获得存放权的萧姓族人秘密保管。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祭祀活动时悬挂一次,取下画后需经再次申请,放在被认可的族人家中,等待来年元宵节祭祀活动时重新与族人见面。现在,为确保此画的安全,这幅画平常存放在当地银行的金库里。
据当地人介绍,这幅画曾一度挂在萧氏宗祠右侧30多米远一栋民房的楼上,1964年贡江特大洪水,宗祠周边的民房全部倒塌,而悬挂此画的楼房得以保存。“文革”期间,有人要烧毁这幅画和崇鹤堂的族谱。半夜时分,萧瑞海和萧瑞生两人扛着画卷沿贡江下游走,并悄悄地转移到了船上,由萧嘉炳撑船撑到赣县茅店,将画交给萧嘉潮,再由身手敏捷的萧瑞钿、萧瑞锺、萧瑞链、萧瑞铣兄弟爬上现在梅林大桥附近的马口山,连同光绪年间的族谱一起藏在山上一个石洞中。几年后,几个放牛娃爬进山洞,发现了这幅画。得知这个消息后,萧瑞钿等人又爬进山洞,将画取出,藏在沙河罗坑萧家的女婿家里。1974年左右,这幅画重回萧家,由萧瑞海保存。改革开放后,这幅画才重见天日。
反映当地民俗值得珍藏
在这本新修订的萧氏族谱中,记者找到了一名外地画家对此画的一句评价。观看过此画的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画家张铭淑女士称,该画保存完好,色彩逼真,价值不可估量。
3月11日,赣州市博物馆艺术总监龙年海看罢记者提供的此幅画的照片和萧氏族谱上的文字记载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此画是民间民俗画的代表作,值得收藏,可算得上是三级文物,但不能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
龙年海说,从照片上看,他认为这是萧氏家族保存的一幅水陆画,家族每年定时祭祀,就在祠堂张挂。至于此画的创作年代,没有看到画的真迹不好下定论。不过,他认为落款为“清同治玖年岁次庚午夏月”,应为此画的创作年代。画中人物的服饰,基本上是以戏剧服装为母本(中国戏剧服装主流是明式服装)。萧氏是靠打鱼为生的家族,此画就是描绘萧家的一次大型祭祀活动。
据记者了解,目前此画保存在赣州市一家银行的金库中。龙年海说,这样保护还是有不妥之处,最好能放在当地博物馆,由专业人士指导,便于科学保存。因为这也是反映赣南当地民俗的珍贵文物,值得珍藏。(记者刘念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