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设计师,我最迷古董日用品了——旧的东西有一种美丽的历史质感,那些廉价的、新的,甚至是电动的日用品体现不出来。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如果没有变旧、生锈,物品的美会被打折扣。这样的废品会给我无数改造、再设计的灵感:有人知道它们都是从哪来的?军队?学校?它是否能被改造成家具、首饰?比如酷酷的古董铁皮抽屉,疑似从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住房退役,有我喜欢的包豪斯工业气息,形式追随功能。
逮住疏忽的老板
朋友问我美国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一个,我竟说不是纽约。原因很简单:纽约SOHO区Hell's Kitchen被评为纽约最好的跳蚤市场,但是不知是名过其实还是纽约租金太贵,我能挑得上的就只有两档而已。洛杉矶的跳蚤就豪华得多,我也因此爱上了这个每月一次、加州最大、最重要、最疯狂的玫瑰碗跳蚤市场。
你见过这么大的跳蚤市场吗?我到过的大多数跳蚤市场都设在公园、停车场或小街小巷,但玫瑰碗跳蚤市场竟然疯狂地占领了整个橄榄球场!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单单是看球场外的大片车队就让人热血沸腾。球场内人山人海,2000多名小贩和买家挤满了整个球场,典型的小贩就是把车开过来,后门打开,就可以卖旧货了!这里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从家居古玩、家具到大号冲浪板,一应俱全。
碰到一档小贩专攻二手家庭日用品,类别古灵精怪,明显价廉物美,更受到美国当地电视台追捧。上个世纪的木制儿童车、风景画保温瓶、火柴包装盒、玩具赠品、手摇打蛋器……哇,这都是些什么好看的堆得乱七八糟的古董日用品啊?可以帮我全部打包吗?(在加州玫瑰碗跳蚤市场,每个人都会有冲动的时候)。这时的老板却似乎忙于采访,无暇讲价——开价才5元!想都不想就买了右下角的古董红色手电筒,造型经典简约,红色塑料与银色金属配搭得宜,好设计。重大发现之一是一套四件的白色古董新秀丽旅行箱,最小的是随身野餐盒。因为拿不动,只能拍张照。重大发现之二是各种精巧的古董相机。
浓缩民俗博物馆
跳蚤市场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东扯一件,西扯一堆,说不准可以取得家中混搭的时髦效果。在玫瑰碗,与老美的怀旧情调不同,华人喜欢贩卖劳力士和传统摆件,而日本人开的古董家具档更强调和纸、漆器等日本工业。跳蚤市场很能体验“文化”这个很虚的字眼:在玫瑰碗跳蚤市场里有分类划区,每个小贩都有自己专攻的方向,从午餐盒、电影海报、家具到服饰等等。堆积了一个体育场的旧货,如何为我所用?卖家要有眼光又要识货,可以说得上是“有专业”。 我就见到一个生锈的老洗脸盆,它被摊主巧妙地改造成花盆。鲜花这一点缀很重要,令铜皮铁骨的旧物恢复了生机,自然地融入了生活当中。在玫瑰碗,一行人都变成了疯狂的跳蚤,还淘到不少宝贝,包括像“变形金刚”一样很多机关的晚装包、包裹在毛毡中的军水壶、老剃须刀、万宝路的老墨盒、首饰、老车牌等等。
其实以前在德国读书和工作时就很喜欢周末逛跳蚤市场和二手店。中国人大部分喜欢“新”的货品,而老外则对“旧”的情有独钟,希望从中寻找经典、复古的感觉。此外,年轻人也消费不起太贵的家具,因此喜欢在垃圾中淘宝。别人不要的、用旧的生活用品,往往成为我的设计收藏。
如今,我的办公室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间设计展厅,摆放着从世界各地收来的无名设计品。我的收藏范围是工业革命后的产品。对我而言,各地的跳蚤市场就像是一个个浓缩的民间博物馆,从世界各地不同的产品身上,可以了解到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生活形态和文化。而每件不同时代的产品都从它们的特定造型当中反射出了一个特定年代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审美观念。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周末的Amcorp mall 跳蚤市场随处可见提篮等旧货,可见多年来华人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栅栏一家书店的角落里,我淘到了文革式用铁片和毛泽东像章打造的收音机,这见证了极端时期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还有不知名人士用当年的烟盒手工拼成的果盘,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是“撞色”和“拼贴”。以前上海的调一调旧货店摆着几个镜面的梳妆台,是上个世纪上海受到Art Deco装饰主义影响的不二见证。
从跳蚤市场折射中国工业设计的断代史
没错,从逛跳蚤市场到堆满一屋子的旧货收藏,这些年所热衷的一大爱好主要还是出于我对设计的执着,换句话说,也是一种职业习惯。从洛杉矶到马来西亚、从台北到上海,在每一个城市,跳蚤市场都是我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跑过的城市多了,会发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跳蚤市场的物品种类会有很大的差别。而我发现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美国与欧洲都已很具规模与历史的跳蚤市场,在中国相对而言还很少,像北京潘家园、广州陶街那样的完全排不上号。种类与时间跨度是决定性的原因:我收藏的绝大部分是工业革命后的老产品,西方国家有要更多工业积累,因此留存很多十九世纪的产品。
而在中国,能看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已经算早了。因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工业设计几乎是停滞的,很少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产品,在跳蚤市场上也就难觅那些年代老产品的踪迹了,这是中国工业设计的一个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