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王勇超:民营博物馆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王勇超:民营博物馆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王勇超:民营博物馆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的民间艺人请进院中,展示具有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的民间艺人请进院中,展示具有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抢救性征集、保护了40多套明清古民居院落。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抢救性征集、保护了40多套明清古民居院落。

  在陕西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大门外的华表石柱上刻着两句诗:“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出自苏轼的《上神宗皇帝书》,意在强调国家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密切关系,民风民俗成为国家兴亡的一面镜子,透过民风民情可体察到国家实力、民之盛衰。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说这也是其建立博物院的宗旨。

  “遗忘等于背叛,对于优秀民间文化异常的漠视与遗忘,反映了人们的短视和无知。”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王勇超,生不逢时,贫瘠的土地赶上贫穷的年代。王勇超家境贫寒, 5岁才头一回吃上白麦面。28岁的王勇超怀揣10元钱,走出土屋家门,进城谋生,从打工起步,后从事市政安装与工程建筑,进而收藏名人字画,涉入文化界。

  1985年秋,王勇超到渭北地区一带考察明清古民居,无意中在农夫家里看到散落的拴马桩,一下子被触动,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上面。这些从古至今在关中大地一直作为乡绅大户和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条石,桩首雕刻有狮子、胡人、胡马等形象,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被赋予辟邪镇宅的寓意,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长期以来,拴马桩因其“民间性”而未被重视,随着其实用功能的丧失,很多有价值的拴马桩正在遭受破坏,看着这些被砸被损、濒临消失的拴马桩,王勇超痛心疾首,开始广泛收集,展开漫长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他这样表露对拴马桩的情感:“它们都是先人留下来的,少了一件都让人心疼,流落到外省,是陕西人的损失,再流失海外,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损失。”

  作家贾平凹在《拴马桩》一文中曾写道:“有人在城南辟了数百亩地做园子,专门摆列拴马桩……”文中说的就是王勇超。

  20多年来,王勇超购藏的拴马桩总数达到8600多件,他将其手下6家公司创造的利润全都用在收藏上。如今,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内的拴马桩被学者形容为“没有布阵自成方圆,未见呐喊透现威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柯文辉[微博]曾在《石上逍遥》一书中如此阐释:“在提倡挖掘、整理、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今天,给予这一深具东方特色的雕刻艺术以应有的重视。”

  “如果西安这样的古都都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割断历史血脉,硬是要用千万吨水泥浇注出一番西洋风景,那才是莫大的悲哀,既是西安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王勇超在抢救收集拴马桩的同时,也收藏关中地区的饮马槽、石人、石狮、石龟、砖木雕等民间艺术品,总数达1.2万多件。此外,王勇超还对渭北留存的明清古民居调查登记,并已抢救性征集、保护了40多套明清院落。从拴马桩到古民居、老戏台、古牌坊,王勇超的收藏是民间文化的百宝库。从民间征集,运输、复建、管理都需要用钱,期间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在最艰难的时候,用王勇超自己的话说,是“干哭没眼泪”,尽管如此,王勇超对每一件收集的民间器物都爱如珍宝。

  王勇超收购的东西越来越多,储藏的实物堆成了一座座山,他需要为这些历经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老物件找到一个永远的归宿,筹建博物院的计划越来越强烈。究竟需要多大的面积,才能使得这些购藏的宝贝各归其所?经过多方调研,王勇超预计的建筑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上百亩,但仍旧不够,不是他的胃口越来越大,而是这些东西实在太多,当博物院面积最终确定为500亩时,连王勇超自己都没想到。

  2002年,经西安市相关部门批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正式成立,王勇超的民俗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由地下转到地上。该博物院坐落在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计划总投资5.7亿元。如今,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即将投入第三期工程。

  但自古创业多磨难,王勇超遇到的难题更是棘手。王勇超直言,目前,民营博物馆仍处于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状态,在管理运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不能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其次是政府投入有限,扶持重点不突出,难以发挥政府投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此外,大部分金融机构以文物资产作为抵押物在现有政策中无法评估为由不愿放款,致使民营博物馆发展备受资金瓶颈制约。

  在王勇超的规划中,修建完成的博物院将包括民俗文物展览区、古镇游览区、文化名人活动区、关中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会议中心,从不同侧面展示关中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面貌。

  “博物院要把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遗物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回忆连接起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王勇超在收购拴马桩和古民居的同时,还收藏了上起汉唐,下至明清与民国的形形色色的民间生活用品、生产用具、娱乐器具、交通工具等极具价值的民俗实物。此外,他还对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历史遗存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搜集和登记造册。他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9个类别的藏品规模。

  王勇超介绍,博物院现在已基本将数万件购藏的民俗老物件展示出来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将一些关中地区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展示出来,如秦腔、华阴老腔等地方戏,皮影、鼓乐、社火等民间节庆活动,剪纸、年画、面具、木偶等民间技艺,还要在博物院内增加过去的作坊,如豆腐坊、造纸坊,将这些过去的民间技艺展示出来,使博物院产生活力,打造为“民间文化的基因库”。

  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剧种已成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特色之一。这一诞生于黄河、渭河、洛河交界处的剧种,以三国故事为主要题材,一人领唱,九人帮腔,以高亢激昂的调子高歌。然而,曾在明清两代辉煌过的老腔,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衰落,演出中断,濒临危亡。在博物院建成后,王勇超将老腔请进院中,将其打造为博物院的主要看点,使其得到更好的抢救性保护和传承。

  民俗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春这样评价: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立意味着历史性的颠覆。过去的历史研究和博物馆的建立,核心都是庙堂文化,关注上流社会少数人的衣食起居,生存状态;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立体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人本思想,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器用等载体展现民间文化。

  “民办博物馆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只有发展强大了,站住脚了,才能产生造血功能,它应该属于公益性机构,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认同感。”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成果,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给予王勇超充分肯定,评价道:“一个人承担这一个地域的文化抢救,把抢救一个地域文化损失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并写下“灵魂不能下跪”“大美不言在民间”两幅字赠予王勇超。

  现代设计专家王受之这样评价王勇超及其博物院:“一个民族艺术和文化的成熟,不只在于经典,更在于民俗的完整和多元。”

  尽管如此,王勇超面临的问题仍旧接踵而至。建博物院的工作仍在继续,还处于复建阶段,但收支严重不平衡,现在,博物院每年的各项支出约为4000万元,但门票收入最多只有1000多万元。让他觉得不足的是,博物院的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紧缺,导致有些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王勇超相信:“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不是企业工程,也不是产业,文化产业需要挣钱,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则是将物质财富转换为不可见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文化实验场,也是一张地域文化名片。””

  现在,王勇超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相关部门将民营和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让民营博物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王勇超表示,不管未来还将面临多大困难,在他的有生之年,会尽最大的能力,将抢救保护工作做好,给后人一张满意答卷。他说:“由于一己之力,我做的也只是传统文化抢救工作的冰山一角,大部分文化遗产已消失,是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对民族文化传承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我欣慰的是,我能做这些工作,但并没有满足。中国梦,其中文化梦是基础,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