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技艺精湛的扬州刺绣艺术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技艺精湛的扬州刺绣艺术

技艺精湛的扬州刺绣艺术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作品《骑驴寻梅》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作品《骑驴寻梅》 写意绣作品《秋蝉》 写意绣作品《秋蝉》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鱼鹰》潘天寿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鱼鹰》潘天寿

  史载“广陵女子善绣”,扬州刺绣曾被唐王朝与清廷指定为贡品

  心线神针 绣画难分

  ——技艺精湛的扬州刺绣艺术

  扬州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其源于汉、兴于唐、精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兴盛不衰。

  1

  出土西汉刺绣品现扬绣的高超技艺

  据班固的《两都赋》中载: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建都扬州时,其居室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囊以藻绣,络以纶连。”迄今为止,扬州最早的刺绣实物是1980年在扬州高邮天山出土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的刺绣品。这些绣品采用辫子股针法,运针、用线颇为细致,其基本针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由此可见,2000多年前手工刺绣已在扬城出现,且技艺已达到相当水准。

  2

  隋唐扬绣已为朝廷贡品

  隋朝,随着运河开凿通航,隋炀帝三次巡游扬州,扬州的多处离宫别馆,装饰极尽华丽奢侈,炀帝的宫妃才女衣饰锦绣,宫廷旌帐什物皆用绣品,故有“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之说。

  唐时,扬州的刺绣业已很发达。据杜佑《通典·卷六》中记述:扬州每年向唐王朝进贡的丝织品和精致袍服有“蕃客锦袍五十领、锦被五十张、半臂锦百段、新加锦袍二百领”等等,这些华丽的锦袍锦被,不乏以积丝累线刺绣之奇工。鉴真六次东渡扶桑,每次随行者中均有扬州绣师多名和许多绣品,如:“有功德绣《普集变》一铺、阿弥陀如来像一铺、千手像一铺、救世观世音像一铺等。”

  3

  “无施不巧”宋代扬绣,出现写意绣雏形

  宋代,扬州刺绣达到“无施不巧”的地步,并由绣佛像转向了绣书画,扬州刺绣也从实用性向观赏性发展。所绣物品针线细密、设色美妙、富于生活情趣。当时的有闲阶层、文人墨客喜好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扬州刺绣受此影响,人文题材的绣品逐渐增多,写意绣的雏形也由此出现。

  4

  明清,龙袍龙褂扬州绣制

  明代扬州的刺绣业,由于朝廷官府的倡导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宫廷与官服五色缤纷、描龙绣凤的需求,也大大促进了扬州的刺绣工艺。明代扬州刺绣与著名的苏州刺绣和上海露香园顾绣都有交流,这使得扬州的刺绣技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清代,扬州刺绣被清廷指定为贡品。乾隆年间(1735-1795),朝廷通过两淮盐政每年向扬州征收绣品,要求甚高,为数亦多。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记载:“有各种缎绣龙袍龙褂12袭、各种中小件刺绣如香球、香袋、迎手、榻垫、靠褥、插屏等共60多件(对)”。其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初八两淮盐政李质颖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八月初五两淮盐政金德进贡的“三蓝缎绣洋线九龙袍”、“绣石青缎四团洋金龙褂”等龙袍龙褂就有10袭。

  5

  史料中记载的善绣广陵女子

  扬州自古繁华富庶,人们衣着起居,喜以刺绣为饰,尤其逢年过节、婚丧寿诞时,刺绣服饰更为盛行。也因此,大多家庭妇女自幼即工于刺绣,其时富贾人家的大家闺秀除了琴棋书画外,学习刺绣也是她们修心养性的一门必修课,故古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在清人邓之诚的《骨董琐记》中就有关于其时扬州女子善绣的记载,如:“广陵余氏女子韫珠,年甫笄。工仿宋绣,绣仙佛人物,曲尽其妙,不啻针神。曾为阮亭绣神女、洛神、浣纱诸图,又为王西樵作须菩提像,皆极工。”而在清人朱启钤的《女红传征略》中则可见:清乾隆年间扬州著名书画家管希宁夫人广陵王氏,绣“玲珑绣塔”后,管邀“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高翔等人于四月初八浴佛日,会集寒木山房礼拜绣塔的事迹。文中记载了当天凡参加礼佛者,无不吟诗顶礼赞叹此绣塔之神彩飞扬。汪士慎还为这次活动写诗纪事,称管夫人为“东家善女性智慧,缕缕蝉联纤手忙”,赞其巧艺。高翔也作诗赞佩。

  6

  民国,用途广、品种多的扬州刺绣

  清末,扬州一位庆容女士刺绣帐沿、桌围,在1910年南洋劝业赛上获奖。这一时期的扬州刺绣不仅成为清代皇上贡品,民间刺绣也用途广泛、品种繁多,有服饰类的衣裙、旗袍、鞋面,儿童衣帽等,有室内绣品,如门帘、帐幔、床帏、被面、枕套等。由于扬州戏曲业繁荣,佛教兴盛,各种戏剧所用戏衣道具和庵、观、寺、院的殿宇、佛事用具均以刺绣装饰,故扬州刺绣业空前发达。它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大江南北。随着南北商贾来扬经商,各类绣货店应运而生,市场销售规模空前,并贯穿于清代初、中、后期,历二三百年不衰。此时的扬州城乡绣工达万余人。扬州“彩衣街”也因集中经营诸色锦绣衣衫及各式绣品而得名。

  民国年间,由于印花丝绸布匹大量问世,许多刺绣衣衫被取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水平有较大变化,刺绣业逐步衰退,尽管如此,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扬州刺绣专业绣户仍有22户之多,以绣为业者近千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