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化石,如今也成了市民热衷的收藏品。南京江宁区就有这样一位化石爱好者,收藏了数百件从方山出土的化石,其中仅动物牙齿类就包括狼、鹿、野猪等。昨天,他带着远古动物牙齿化石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请专家帮忙鉴定。
化石属于什么年代
大概是十几万年至几十万年的
58岁的化石爱好者陈树顺是土生土长的江宁方山人,他称,这些化石出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点是现在的上坊麒麟科技园附近。他从饼干罐子里倒出几十块牙齿化石,请专家分辨看看属于什么动物,确定其生活在哪个年代。
“这个狼下巴化石很难得。”该所研究院许汉奎拿起一块长条形石头,对着放大镜久久端详。“看,上面有四颗门牙,‘山’字形,很尖,便于咬碎肉。”许汉奎说着拿尺子量了一下,门牙长度为4.5厘米,“这尺寸比较小,所以肯定不是老虎的,可以肯定不是狼就是豺。”陈树顺还收藏了十几颗狼犬牙,呈暗黄色、黑色,“犬牙是突出嘴巴外的,方便抓咬食物,很多动物都有,比如猴子。”
许汉奎介绍道,与食肉动物有着尖利的门牙不同,食草动物的门牙是方方的。眼前的两颗鹿门牙乍看像块印章。许汉奎表示,在江宁汤山的葫芦洞内也曾发现过这两种鹿的牙齿化石。对于最长的两颗牙,许汉奎认为可能是野猪獠牙,呈月牙形,7.5厘米长。不过,许汉奎认为,“从牙齿尺寸看,这头野猪不算大的,成年野猪有更大的獠牙。”
许汉奎鉴赏完这些动物牙齿化石后,建议道:“你的化石数量种类都挺多,大概是十几万年至几十万年的。但想要确定年代和古生物品种,需要看采自哪个地方,看地层确定比较准。还有一个办法,做放射性元素测试确定年龄,准确度高,年代越久远,含铅越多。”他表示,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他主要研究腕足类,建议陈树顺有条件可去同属于中科院的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专家鉴定。
化石从何而来
是他祖父几十年前在方山发现的
陈树顺为何会有这么多远古生物化石?原来,他的祖父是生活在方山周边的农民,对化石有着浓厚兴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冬天,祖父挑了塘泥散在了自己家地里,算是施肥,几天后塘泥晒干了,借着晚霞的照射,突然发现有一块黑亮的圆弧形东西,捡回来洗净,发现这东西很像动物牙齿。后来,他在方山附近又发现了一些类似的东西。爷爷临终前告诉父亲,床底下有一个破布包着的红土罐,里面有动物牙齿,叮嘱将它传下去。2011年,父亲临终之前一天,将红土罐交给五个儿女,同样叮嘱传下去。作为最小的儿子,“传家宝”到了陈树顺手里。
因为祖父与化石的结缘,小时候陈树顺经常听父亲讲方山化石的事,后来陈树顺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毕业后,他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对化石的喜爱让他成为了业余化石爱好者。
眼下陈树顺有个心愿,想把27件牙齿化石拿出来,跟化石爱好者分享交流,更想在博物馆里做公益展览,给青少年人看看这些远古生物的模样。“我愿意无偿拿出来展览,完成祖父、父亲想传承的遗愿。”他希望借助扬子晚报平台,找到愿意提供场地的博物馆。有意者请与本报读者热线96096联系。
实习生 孙海蛟 扬子晚报记者 徐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