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娟
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历代房产契约等文件拍品,一般归类在古籍文献项目之下,偶见拍卖。原因在于这类拍品的公私收藏存世数量庞大,偏离了收藏市场的投资主流,所以当下的市场价格不高。
但是,类似历代房产契约等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在各个阶段最直接的明证之一,因此从收藏而非投资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重要的收藏品,学术价值极高。尤其是自家祖传的这些历代房产契约,能够清晰记录家族变迁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和生动的家族特色,特别是在房产的买卖中,可见家族的荣辱兴衰,生活坎坷,是一部无法替代的鲜活家庭教材,堪称为传家之宝,其意义大概是远胜于金钱等实物的。
编者按
“垃圾堆”中“淘宝”
今年春节随夫回老家,在帮婆婆大扫除时,我在床底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黑色的木质小匣子。乌黑乌黑的油漆刷制,有的地方已经脱落,盖子处还有一把小锁子。
“这是您当时的嫁妆么?”我很好奇地问婆婆。“这是郭家祖辈传下来的老匣子。”婆婆边回应边打开了匣子:一张张叠在一起的、发黄的宣纸出现在眼前。
“是古字画?”爱好书画的我心里不禁暗自惊喜。我好奇地打开一张,一排排隽秀的小楷字映入眼帘,落款处还有印章。“立卖人郭勤修,今将宅院一所,房屋5间卖于赵富生名下,空口无凭,立字为证……”原来是郭家祖上的房产契约书。我数了数,这个匣子里一共放了30余张房产买卖契约。有些已经破损,有些还十分完整,字迹清晰可辨。这些发黄的契约仿佛一扇时间之窗,记载了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民国的房屋交易故事。
“天啊,你们老郭家当年也是大户人家啊!”我对刚刚进屋的老公开玩笑。“那是当然,想当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是一方财主啊。”我很好奇郭家的历史,于是赶紧让儿子叫来爷爷为我们“细说分明”。公公见我如此感兴趣,特意戴上了老花镜,一张张地将这些发黄的宣纸打开,很自豪地给我讲起这个家族的故事。
契约书带来的“警示”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战争频乱。如今的河北地区经历了浩劫之后,人口凋零、地旷人稀。明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发展生产、休养生息,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垦荒之举,通过增加人口的方式来重建河北。
这些契约书中最早的一张也说明了在这场历史大迁徙中郭家族源的来历:永乐二年,一位叫郭某某的山西平阳府人,被迫扎根落户于河北邢台广宗县。之后,便在此购田置地,繁衍生息。郭家人勤劳俭朴,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之后,家业逐渐繁盛壮大,成为当地有威望的大家族。
但是,郭家在清朝咸丰年间出了一位好吃嗜赌、不务正业的独生子。据契约文字显示,此人名曰郭勤修,在咸丰七年至九年连续三年将3所独门大宅院卖掉。之后,家中积蓄只出不进,家业开始走下坡路。
“老祖宗省吃俭用置办来的家业都被他败坏了!”公公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对我们说:“成由俭败由奢,古训不可忘啊!”不错,小小房产契,做人大道理。最近,社会上一股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扑面而来。而这些家族的房产契就是这种勤俭节约精神的鲜活证明。
“还好,我的三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都很孝顺节约。”话题一转,公公又很得意。似乎想告诉我们从他这代起,郭家又开始振兴了。的确,公公和婆婆都是普通百姓,靠省吃俭用供出了3个大学生,这样的“成绩”在这个小县城的方圆几里都很少见。因此,老公和他的弟弟们成为周边邻居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榜样。
“将家族历史传承下去”
这些房产契约,由于时间久远,保存不当,有些已经残缺不全,还有些宣纸中间裹了厚厚的一层虫茧。因为公公并不知道这些契约的价值,他只知道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东西,而他的使命就是流传给后人。而在我眼中,这些契约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还见证了一个家族从白手起家到人丁兴旺,再逐渐败落的过程;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家族的辉煌兴衰过程也见证了从明到清,从大清到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
“赶紧抢救!”在我的指挥下,全家发起了一项保护“传家宝”,全家总动员行动。我作为总指挥,开始为大家分工:4周岁的儿子也参与其中,我让他将桌子擦干净,然后公公将契约书从小匣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张地平放在桌子上。我用鸡毛掸子轻轻掸掉上面的尘土及虫茧,并按时间顺序分类。随后,按时间顺序标签打卷后放置在更大的铁盒子中,为了防潮防虫,我还在里面放了干燥剂和樟脑丸。公公看到我们如此爱护这些发黄的宣纸,特意要交给我们保管。老公则在一旁的电脑上查资料,看看这些“传家宝”价值几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