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德阳8月23日讯(李鹏飞 记者 周鸿)公交车,作为多数市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它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有力的见证者,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车迷爱车,爱跑车,爱名车,爱越野车,但总有一群人偏爱公交车。从小在四川德阳长大的“80后”网友贺晨骁就酷爱城市里流动的风景——公交车,10余年来他已收藏百余辆公交车、火车、飞机模型,只为了多年来自己心中的那个“公交梦”。近日,记者赶赴山城重庆见到这位“公交控”,如今他已成为了一名城市公交人,正朝着“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解决者”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橱柜中的公交车
转动的车轱辘、透明的车窗,车厢整体靓丽的颜色,还有的车被编上了线路号……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公交车模挤满了贺晨骁家书房的书橱。
“差不多有上百辆公交车模吧,你看,这里都快摆不下了,同事说,我有这么多辆车模都可以开一家公交分公司了。” 贺晨骁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自己十分喜欢公交车,想把这些城市里流动的公交风景收藏下来。
记者注意到,他收藏的这些公交车模不仅车型仿真制造,而且车身颜色、广告图案、标注文字等都全部仿真印刷。由于广告、文字也严格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所以有些只有指尖大小,通常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分辨出其真正的内容,如:巴士线路、限定人数、重量、加油口等等。
“这是我第一辆公交车模,朋友当时花了300多元钱从外省买来送我的,那时简直当宝贝一样热爱,睡觉我都抱着,”贺晨骁拿起这辆名为“申沃客车”向记者介绍说,这款“申沃客车”是上海的城市客车,我国许多城市公交也选用这款车型。
“我的这款‘申沃客车’模型的比例为1:76,你看这车模后侧的引擎盖还可以打开,车内座位、拉手、公交卡刷卡器等设施一应俱全,”贺晨骁说,从那以后的十年间,他省吃俭用,从网络上、车迷圈内淘回不少车模,有很多还是比较珍贵的国内外老车模。每个从300-600元不等,总价值已达万余元。
公交情结融心田
“我从小就喜欢公交车,特别喜欢无轨电车。每当看见成都电车车顶上那两根‘辫子’,听见‘拖履’擦出火花的声音,我都很激动,会追着电车跑,甚至会尖叫,一定会拉着爸妈嚷着要坐电车”,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对公交车的点滴回忆,他总是记忆犹新。
可是,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也曾令他失望不已。
“大约在96年成都拆掉电车的时候,我觉得那时生活中好像少了些什么,经常坐的1路电车变成了55路汽车,4路电车变成了64路汽车,”贺晨骁说,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坐过成都“电改汽”的任何一条汽车线路。
“当我在《山城棒棒军》里发现重庆有电车时立即让我兴奋不已,高兴得又蹦又跳,”于是,他在心里默默念到:要去重庆,要去重庆看电车。终于在若干年以后,他报考了重庆大学,在重庆求学的同时,再一次近距离地与心爱的电车相见。
贺晨骁说,刚到重庆时,他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沙坪坝到解放碑的402路公交电车,而且,他还第一次坐了这种空调电车。
除了有轨电车,铰接客车也是他钟爱的对象。这是一种由铰接装置相连接且互相连通、乘客可在其间走动的两个刚性车厢体所组成的客车。“这种是采用组合连接的方式,把两节车厢连接起来。这样,载客量就可大大增加了,” 贺晨骁说,虽然现在成都有很多这样的铰接客车投入使用,但是小时候他还是很稀罕这种铰接车,“上小学时我就用药盒、挂历纸、泡沫等自己动手制作了几百个公交车,有‘电车’还有‘铰接车’,内部还有电池,还能装上灯泡,像模像样的公交车。”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普普通通的公交车,为什么还会有人着迷?我通过调查了解,其实在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对公交都有一个情结,只不过各自表达这种情结的方式不同罢了。”贺晨骁笑着说,从那时起,他就想着要是今后能开一辆公交车,特别是铰接客车,快乐地搭载着满车的乘客去往一站一站的目的地该有多好啊。
见证公交发展史
凭借着对城市公交的热爱,渐渐地他从一名普通的公交车迷,转变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公交车型、公交线路规划、公交服务等都成为他关注的热点。
贺晨骁说,他从小在四川德阳长大,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家乡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他了解到1984年德阳公交公司成立之初,德阳仅有两条公交线路,5辆公交车,营运长度18公里。公交车少了,所以班次间隔时间就比较长,每趟间隔最少就是半个小时。1994年,由于汽车燃料和汽车配件价格突然大幅上涨,增加了客运成本。德阳公交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变革——汽油改用压缩天燃气,1996年所有公交车线路都使用CNG。
“汽油改用压缩天燃气作为燃料在当时算是个突破,德阳公交走在很多城市的前列,”贺晨骁回忆说,1995年德阳公交开始施行无人售票,“乘客前门上车投币,下车走后门”,这样的乘车模式让他兴奋不已。
上中学时,他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路况和现有公交线路布线情况等,自己手绘制作了一张德阳市区公共交通图,将德阳市内各条公交线路、起止点、营运时间、途经站点及转乘路线一一标出,虽然当时他很少将其拿出来“亮相”,但后来凡是见到这张图的人都赞不绝口。此外,他还经常向公交公司递交建议信,就城市公交线路的规划、公交车型选择、推行公交IC卡等方面提出建议,有的还被采纳。
公交迈向新时代
“现在我们的城市有了空调车,乘客乘车可直接刷IC卡,重庆、成都还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免费乘车和换乘,借力GPS等高科技手段,智能化调度系统、ERP管理系统正逐步运用于公交运营、管理中……”看着近年来,城市公交的发展巨变,着实令他欣喜若狂。
2007年,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重庆一家公交公司招聘公交运营服务管理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递上了一份“特别”的简历。说它“特别”是因为这是一份融入公交车元素的简历。加上自己发至内心的对公交事业的热爱,打动了公司的负责人,最终他获得了这份工作,当上了一名从事公交车厢服务、乘务员管理的公交人。工作期间他还创造性地在重庆601路公交车(中级车)车厢内融入公交文化,如打造601路“雷锋专线”,601路“20周年回顾展”等。“当时重庆还没有哪条公交线路有在其公交车厢内展示线路发展历史的,这让乘客大开眼界,也得到了同行的赞许。”
工作期间,他还积极学习公交运营生产组织方面的知识,研究探索一些运营生产方面的好的做法,撰写的多篇论文还获了奖。“曾有公司领导问我今后的发展目标,我很坚定地告诉他:我想做一名专家,做一名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专家。”在他看来,如今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在许多城市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可起到分流客流,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的效果,“虽然对公交公司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我觉得轨道和公交是一个良性互补的关系,犹如人体的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一样,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建立轨道——公交、公交——公交(支线)的换乘体系将是未来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矛盾的关键。”
“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城市公交车更宽敞明亮一些,乘客乘车更惬意一些,城市道路更通畅一些。”贺晨骁表示,他还会继续他的“公交控”,还在这条“公交线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