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平原峡谷奇观,别有洞天;神秘的恐龙足迹,变幻莫测;完整丰富的恐龙化石层,国内罕见;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这都出自于“中国恐龙之乡”———莱阳。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人员在“中国恐龙之乡”再次发掘出土大量恐龙骨骼化石。这些化石出现在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
发掘地点位于莱阳市金岗口村东二号恐龙化石遗址保护馆东侧的玉米地中,在已经平整好的面积约40平方米的赭红色土坡上,裸露着20多块大小不一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最大的一块肱骨化石长60多厘米。“目前大部分发掘出土的恐龙骨骼化石都已经用石膏包裹封存了起来,现已固定石膏包100余件,该区域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再进行组装和修复。”正在现场进行科考发掘的中科院王强博士告诉记者,为保护好这些出土的恐龙骨骼化石,科考队将化石连同包裹化石的土壤一并起出,用石膏进行密封,并逐一编号。
今年7月6日,科考队对恐龙二号馆东侧的化石富集带进行保护性发掘。负责该科考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告诉记者,目前发掘的恐龙地质带与恐龙二号遗址属同一地质带,在二号遗址附近3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共发现了十几层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层面分布,这在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不仅如此,根据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化石层面蕴含丰富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而且这些地层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都存在,保存也非常完好,对研究恐龙生存演变和地壳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从这些化石杂乱无章的排列方式看,这一恐龙化石群的形成肯定与河水冲积无关,而是突发性的灾难如泥石流的剧烈运动,将恐龙骨骼杂乱地搬运和堆积到这一区域,经过8000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目前的恐龙遗迹群。”汪筱林研究员对记者说。科考队准备将这一露天区域的恐龙化石全部发掘出土并封存,待条件成熟后在莱阳当地进行组装和修复,修复的恐龙标本将会保留在莱阳当地。(张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