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叛逆”北上 靠专辑版税建小学
初秋的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一处普通院落中间,38岁的北漂打工者孙恒双手插兜,随意地站在一片阳光里。
他的背后是他和工友一起创建的国内首家打工者博物馆,其中有暂住证、工资单、信件、劳动工具等2000多件展品。5年中,有近3万人走进过这家民间博物馆。
此外,院子里还有一个小型剧场、一家二手衣服店和一间图书室。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所同心实验小学。这些都是孙恒和他工友们的心血,而在孙恒心中还埋着更大的梦想。
背着破被子北漂 靠卖唱为生
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羊肠小道上,出租车只能像一只身陷泥沼的大象,下车四处问着路,步行反而显得自在。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藏在一间普通的院子里,是孙恒和打工者们由一间破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整个博物馆约300多平方米,被分为打工历史、妇女、儿童、劳工NGO和实物专题5个展厅。防尘口罩、斧头、工装、安全帽都是陈列的物品;罚款单、家信、白条也被整整齐齐地放在带锁的玻璃柜里。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墙上的一幅名为“我们的历史”的图表,图表记录了从1978年至今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进程。其中特别被标出来的是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孙志刚事件对孙恒影响很大,孙恒也曾是一名打工者,他也曾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收容,“交了罚款才被放出来,出来后,每天把自己反锁在租的房子里,怕再被抓。现在展厅里也有我当初交罚款的单据。”孙恒说。
孙恒原本有个铁饭碗,他曾是河南开封的一名音乐老师。1998年时,孙恒厌倦了被人安排的生活,虽遭到父母反对,他最终还是选择辞职。带着母亲一句恨铁不成钢的“滚吧”,孙恒背着家里最破的被子,揣着三百块钱开始了北漂生活。当时,孙恒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找到自己的轨迹。
在北京,孙恒做过搬运工,在清华大学里蹭过课,他试着每天花十块钱度日,去清华大学的食堂吃五毛钱一份的菜,喝免费的汤……从一名音乐老师到一个每天为温饱发愁的打工者,孙恒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当2003年因为孙志刚事件,收容制度被取消,我特欣慰,这也是打工者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一定要在图上列出这一点。”孙恒说。北漂期间,孙恒对自己的未来依旧感到迷茫,他离开北京,去外地卖唱,也由此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打工者。他开始创作歌曲,并只唱有关打工者的歌儿。
办博物馆获陌生工友“捐助”
“在社会主流文化中,很少能听到打工者的声音,更多人只能看到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很少去想如果没有打工者,就没有鸟巢和Iphone。我们建博物馆,不为抱怨,是想记录当代新工人的历史变迁,让人看到劳动者的贡献。”孙恒这样解释他的初衷,孙恒的想法得到了以香港乐施会为代表的一些机构和组织的资金帮助。
孙恒又借助网络和报纸发了很多“征集令”,向广大工友征集他们的生活用品和工作用品。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几个工友一起去市场买二手材料,借用院里旧的小厂房,一板一眼地敲敲打打,开始建造他们心中的博物馆。
孙恒没想到自己的“征集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30多个大兴的工友看到报纸,连夜开会,第二天就派了代表请假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捎来一大包证件、票据和生活用品;一个做过保安、厨师的山东退伍军人,春节的前一天坐着火车来找孙恒,帮他们干了三天活儿才回家;一个在富士康事件中跳楼后生还的女工友,重新振作后,开始靠编凉鞋为生,她把自己亲手编的凉鞋寄来,还附上了一封信,表示希望借此让更多遭遇苦难的工友都能充满希望地重新生活;一个因工造成10级手部伤残的20岁女工友,把自己残缺的手画了下来,还在信纸上留下了一个笑脸的表情;还有一个打工者咬牙掏出200块钱,赎回了曾经陪了他十年的烤肉炉子,无偿送到了皮村……“这些东西看上去很简单,但都很珍贵。”孙恒说。
发行个人专辑 靠版税办小学
孙恒坦言,自己受身边工友的影响很深。
曾经有几天,他在一个工地旁边唱歌,一个平日里很不爱说话的工友彪哥,听他唱了两次歌儿,破天荒地开始跟他聊天。“他伸着两只手,跟我说,我就这么一双空空的手,要靠这双手养活老婆、孩子和父母,我累的时候就喝酒、就想家。是我们用血汗建起了城里的大街和桥梁,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还是被人看不起?”孙恒有感而发,借此写了一首叫《彪哥》的歌,一时很受欢迎。
此外,孙恒还写了《团结一心去讨薪》。歌越写越多,喜欢听孙恒唱歌的人也多了起来,孙恒开始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工友办起了新工人艺术团。艺术团为各地工友演出,这也让孙恒有了名气。2005年8月,京文唱片公司为孙恒录制了一张名叫《天下打工是一家》的专辑。
这张专辑也让孙恒和几个艺术团的工友获得了七万五千元的版税。但孙恒却突然感到迷茫:“我有时候在想,我唱歌有什么用?我唱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改变不了什么。”
为了能“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改变”,孙恒和工友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用全部的版税作为启动资金,给打工者的子女们建了一座小学,起名为同心实验小学。
同心小学被建在皮村,孙恒介绍,之所以选择在皮村建小学,是因为皮村在北京朝阳区东五环外,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本地人口有1000多,却有一万多名来自各地的打工者。小学建成了,学生人数也从几十人到几百人。香港乐施会主动联系到孙恒,希望能帮助他筹措更多资金,以支持学校的运转。这时,孙恒有了更多的想法。
建工人大学想帮助更多打工者
打工者博物馆也感染了很多工友,现在长期负责在博物馆讲解的郝志喜就是其中之一。
郝志喜曾在深圳打工,如今已经在皮村待了五年。在展览馆的实物陈列区,他1:1重现了一个6平方米的打工者的家。这个“家”里,有一张单人木床板,支撑板子的是一摞砖头和一个缸;小木桌上的漆已经全掉了,露出的木头坑坑洼洼,桌上还摆着一台小的黑白电视机。布置完这些,郝志喜在“家”里左看右看,想了半天,又跑到市场,买了一盆假花,放在窗台上,他总感觉这样“能多点什么”。
孙恒早已不再是那个身陷迷茫中的打工者,他甚至发起创办了一家社会企业——同心互惠商店。孙恒和工友们募集及回收闲置的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并将这些用品放到商店里进行义卖。目前,在北京同心互惠商店已经有12家连锁店。
2009年孙恒组织成立了工友之家,与很多民间团体、高校、媒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最近两年,孙恒和工友们一起筹资,在北京市平谷建立了一所工人大学,主要招收打工者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课程包括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维修管理、合作社与社会企业讲解、劳动文化讲解等。
如今,孙恒的梦想也从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变成了更好地为打工者服务。谈到工友之家的发展,孙恒坦言:“我不希望它发展壮大,我只希望有更多帮助打工者的组织。”(文图/张安奇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