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宫廷服饰有严格制度,《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崛起于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其建国初期,从女真族传统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中接纳了龙的形象,将龙的造型广泛应用于宫廷之中。同样,龙纹在清初即成为汗王、福晋(后妃)和皇室成员的专用图案,大量使用于他们的服饰之上,清宫帝王服饰上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程式化的龙纹。
龙纹是女真贵族的身份标志
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明朝辽东边外赫图阿拉城创建的“大金”(史称后金)政权,其国人构成,大多为生活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后改称满族)。无论是后金时期的女真人,还是金朝女真人,乃至辽代契丹人、元朝蒙古人,他们均为驰骋于北方塞外的马上民族。按照这些民族的通常习俗,龙都是正面形象的吉祥瑞兽,带给人们平安和佑护。
后金(清)政权诞生伊始,按照女真人的传统习惯,自然而然地将龙纹视为本国瑞象,在各类宫廷器物上、服饰上予以应用。只是限于当时战争局势及物质匮乏,能够制作的龙纹东西相对较少,传到今天的相关文物也较少。
另一方面,明末女真(满)族在辽东山野兴起之际,其社会形态尚处于军事民主制晚期,较之中原地区高度封建化的明王朝,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物质财富,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女真贵族在建国过程中,始终怀着一颗博大兼容的心态,将大明王朝视为宗主国,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对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礼仪风俗予以采纳,甚至通过商品交换、战争掠夺直接得到汉族的物质财富,这就导致了大量带有龙纹图案的明朝服饰直接流入后金,龙纹形象也在女真族人和宫廷之中受到更大的欢迎。
从《满洲实录》一书的绘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努尔哈赤及八旗贝勒服饰上已经具有明显的龙纹图案,表明龙纹已是女真贵族特殊身份的一种标志。
龙纹服饰面料有讲究
此外,在清初编撰成书的宫廷档案《满文老档》中,对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使用的龙纹服饰及面料等,也曾有过明确记载。如天命九年(1624年)春,努尔哈赤以乌达海阿哥之妹,嫁古尔布什额驸之弟达赖,亲赐筵席,并“赐给格格银二百两、金五两、毛青布一百疋、大蟒缎二疋、金线蟒缎二疋、龙缎二疋,缎二十四疋”。又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外藩蒙古诸贝勒前往盛京(沈阳)觐见,皇太极亲予赏赐,其中赐外藩贝勒札萨克图杜棱的赏品中有蟒缎、龙缎、妆缎、补缎、大缎、彭缎、帽缎、大毛青布、小毛青布等项。
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继续向外拓展疆土,除多次与明朝交战外,还取得对蒙古、朝鲜的多次胜利,并迫使朝鲜向后金臣服,每年贡纳金银、丝绸、布帛等物资,从而打开了来自朝鲜方面龙纹服饰的渠道。
贵族及其家眷的服装亦有详细规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至今能够传承下来的后金至清初时期的宫廷帝王服饰极为稀少,而其上带有龙纹图案的帝王服饰则更加弥足珍贵。
清初随着国家各项封建礼制开始建立,对汗王(皇帝)、王公贝勒、文武百官的服饰定制也开始产生。天聪六年(1632年)12月,皇太极两次传旨,对汗王、八旗诸贝勒及其福晋(妻子),自领旗大人以下,带子章京、护军及牛录下、闲散富人等以上,所有人的服饰作出规定。皇太极明确提出:除汗王(皇帝)之外,任何人“勿服黄缎及缝有五爪龙等服。若系汗所赐者,方许服用”。
崇德元年(1636年)5月,皇太极将国号由大金改称大清,并制定了一系列宫廷服饰制度,对贵族及其家眷的冠帽、服装、配饰等详加规定,最后强调:“其衣服、马鞍、辔头、翎管、坐子,凤凰、黄缎者等概行禁止。不得穿用黄衣,倘有先制成者,俱令拆毁。上述各项,倘有仿御用式样仿造者,着严行禁止。”
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在服饰上的训令,即服装用色和服装纹饰,一直是后代皇帝始终遵行的法宝,“明黄颜色”及“五爪龙纹”在《大清会典》中被确定为皇帝专用,成为皇帝服饰高于诸王、贝勒服饰的特殊标识。
■知多D
皇帝服装种类
乾隆时期,清宫服饰制度已趋于完善,按照定制,皇帝的服装有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等不同类别,其中礼服和吉服上的龙纹最多,而且是必须织绣有五彩龙纹图案;常服和行服上的龙纹相对较少,而且大多为袍服面料上的明、暗织锦龙纹。
●礼服 礼服是其理政、祭祀时所穿着的服装,带有龙纹的礼服主要包括朝服、衮服两类。
●衮服 为穿于袍服外面的长褂式罩衣,是皇帝在礼仪场合穿用的外罩服装。
清朝皇帝的吉服
主要指龙袍,又称盛服,是皇帝参加宫廷庆典、筵宴、大婚等穿用的服装。
●龙袍 为满族传统的袍服款式,右衽大襟式,圆颈、马蹄袖,四开裾。领口、开襟、马蹄袖等处多用石青缎地,并用金线、彩线绣制金龙、海水、朵云图案。袍身共有9条龙纹,即前胸、后背各有一条正龙,下侧左右各有一条升龙,左右肩部各有一条升龙,右侧内襟里另有一条行龙。龙袍在前后看时均可见5条金龙,恰与“九五之尊”相吻合。龙袍上的纹饰除龙纹之外,还有传统的“十二章”纹样,袍下摆另有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等纹饰。
●常服 是皇帝平时做事时穿用的服装,在其参加大祀、中祀及遇有特殊情况祭祀时,也穿用常服袍。
●行服 是皇帝外出巡幸、骑射、围猎、出征及祭陵、谒庙时穿用的袍服,行服主要包括行服袍(缺襟袍)、行服褂、行裳等服装。
■综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