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讯 郭相武今年73岁了,好几十年了,他一见到古董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他觉得,当一个年代和时期过去了,与之有关的哪怕是一片瓦砾,那其中都诉说着某个历史时期的记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为啥珍贵?因为早在千百年前他们就已精致得出神入化,很多细节的考证至今令国内外咋舌却不能详解。
老郭很执着,两年前去西安参观兵马俑,就为了那根随兵马俑一起出土的“用途不明”物件,他忙活了整整200天,终于他证明,那个物件是根挂在武将腰间辟邪的狐狸腿鞭子。
旅游途中遇到“用途不明”的古物
2011年,郭相武随老伴出游西安。在参观兵马俑过程中,他发现展柜中有一件物品标注着“用途不明”。郭相武转了好几圈,可眼前这个长约30厘米的“U”字形铜构件,他也看不出来究竟是个啥。
而此时几个导游带着一群外国游客来参观,那些外国客人听到这件物品“用途不明”后开始胡乱一通猜测,绳子、裤腰带……说啥的都有,这可把老郭气坏了。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咋就用途不明了?被人瞎猜一通太不尊重了。”“用途不明”四个字让老爷子心里相当不舒服。
当天晚上回到宾馆郭相武就打开电脑查阅,第二天一早还花几百元钱打车到陕西博物馆和陕西户县文管所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这个物件是30多年前随尘封地下两千余年的一号、二号铜车马一同出土的,因其至今“用途不明”,引发了专家和游客的无尽猜想,中外各界的专家各发己见。
200天的求证终于破解“用途不明”
在回家后的大半年里,郭相武起早贪黑去图书馆,找古董专家请教,前后又去了两次西安,大半年的时间他是阅千卷书、走万里路、访百余人、自费近万元,就是为了找出这个物件的真实身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在长春一个小古物市场闲逛,一个跟那个不明用途的物件几乎一样的东西映入他的眼帘。卖东西的小贩说,这是鞭子,前面是狐狸腿制作的,辟邪用,后面用精致的皮质编制而成。
闻听此言,郭相武急忙回家翻阅资料,又将西安展出的物件放大好几倍比较,“对,就是它!”
有了思路的郭相武赶紧与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齐教授联系上,两人随即探讨起来。此后郭相武还多次在家里组织研讨会,把省内知名的赵东升老师、施立学老师、赵勤等等请到家里研究,最终确定这就是一根拴在赶战车将领身上的鞭子,是个装饰物,辟邪用的。
“这鞭子是秦朝的,为驾车的武将腰间装饰物。我觉得,驾车的武将挂着这个狐狸腿制作的小鞭子,就是图个好兆头,寓意着不翻车,扎实稳当的意思。”
寻宝趣谈 老郭的江湖人生
其实关于老郭执着的故事,能说上几天几夜。本报记者就曾几十次与郭老师一同去探寻古墓、古城、古物等等。在这位已经七十几岁的老人眼中,古董的意义就是古代的先祖留给我们后人的念想,让我们在时光流逝中记得我们曾有的辉煌。
老郭说,现如今的人们对古董、宝物这些词句首先就跟钱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鉴宝这几十年的记忆中也留下许许多多的笑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郭相武鉴宝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他跟着一组人时常会帮人鉴宝。一天深夜,九台一户人家打来电话说在地里挖出了“青铜剑”,而且是一对。这个电话可让老郭兴奋坏了,原本已是深夜,但他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开车和大家就去了。这段路程真是九曲十八弯,转转走走,大半夜的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那家人。进屋后人家正在请亲戚“吃喜儿”,就跟娶新媳妇一样欢天喜地。可不是,这对青铜剑一旦是真的,那么献给国家的话,国家也会给不少补偿呢,人家就是这么想的。
那家人小心翼翼地把两个青铜剑拿给他们,左三层右三层,包得那个严实啊,终于两个跟手掌差不多长短,跟手指差不多粗细的两个小剑展现在大家眼前。“这不就是小孩玩的小钥匙链吗?这不是塑料的吗?”郭相武左看右看,一眼就能确认这两根所谓青铜剑的真实身份。屋内鸦雀无声,老郭他们连杯水都没有喝上就被送走了。
(记者 陶彬 李娜 实习生 李曼彤/报道 赵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