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0月1日到3日,在河北保定举办的首届中国红色收藏展览交易会,大丰总工会的袁健作为盐城唯一赴会的代表,和全国的藏友进行了交流。4日到8日,他先后流连于北京和徐州的各大收藏品交流场所,希冀收集到自己需要的报纸。
47岁的袁健搞了大半辈子收藏,藏品种类繁多。8年前,他开始收藏全国各地不同时期创刊号、号外报等珍贵报纸。袁健说,报纸创刊号,即报纸正式出版发行的第一期。从创刊号上,可以知道该报办报宗旨、性质、特点等,可以了解报纸创刊的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因此,创刊号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和经济价值。
热衷收藏31年,藏品上万份
袁健16岁就迷上了收藏。“当时对邮票比较感兴趣,就试着玩玩,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袁健说,这些年他走遍北京、上海、南京和我市大大小小的收藏品交流藏所,只为能够收集到自己心仪的藏品。
这次保定的交流会,在众多藏友的礼让下,他花400多元拍下了1967年1月份和8月份的《人民日报》合订版。遗憾的是,交流会上没有当年3月份的合订本。“我是1967年3月14日出生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够收藏到当天的‘生日报’。”袁健说,在他眼中,他所收藏的每一份报刊都是无价之宝。
长期在总工会工作,袁健对工人群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工人运动方面报纸的创刊号和特刊号,在这次的国庆“淘宝之旅”,他颇有收获。
藏友遍布天下,获得大乐趣
记者在袁健家一间20平方米的车库里看到,桌子上、地上全是一摞一摞的报纸,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在他家两居室半的房子中,书房里、房间床下、壁橱后面的暗格里,藏品“见缝插针”地占据着原本就不算大的地方,“除了厨房和卫生间里没有外,到处都是。”他笑着说。
在收藏报纸的过程中,袁健走进了集报人的圈子,与报友们一起集报、交流心得,这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他说:“很多过去不了解的历史,可以通过报纸去了解,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可以通过报纸去回味。”
文化需要传承,培养接班人
31年的收藏路,袁健花去了10多万元。妻子问他:“这些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喝还占地方,有什么用?” “大道理不好讲那就讲讲现实的,我就说这些‘宝贝’未来肯定要比现在值钱。”袁健说,虽然明知道他不会去卖,但解释的次数多了,妻子也就慢慢的接受了。
年轻人思想活络,更愿意接受现代化的东西。从去年开始,袁健就有意识地向正在南京读大二的儿子灌输收藏的理念:要求他放假回来一起整理藏品,读老报纸,经常帮忙一起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灌输,小袁对收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希望这些‘宝贝’后继有人,不能被埋没了。”
认真整理藏品,办场展览会
不少藏友和朋友希望袁健办场藏品展览会,不过都被他婉拒了。“工作一直很忙,许多藏品都还没来得及整理。”袁健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他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起藏品,部分解放前的老报纸都被他分门别类的装好善存。
“是到了让它们和市民见见面的时候了。”他说,等把所有藏品都归类好了,他想先在大丰搞一场藏品展览会。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最迟明年能和大家见面。“报纸是社会变迁的浓缩,希望我的藏品能让人们了解和感受我们国家和家乡发生的变化,珍惜现在的生活。”袁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