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书籍设计艺术:藏书票和茶文化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书籍设计艺术:藏书票和茶文化

书籍设计艺术:藏书票和茶文化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吕敬人、吕旻设计《怀袖雅物——苏州折扇》 吕敬人、吕旻设计《怀袖雅物——苏州折扇》 吕旻、杨婧设计的《剪纸的故事》内页 吕旻、杨婧设计的《剪纸的故事》内页

  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书卷文化的历史来看,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书籍离不开纸张,也离不开我们的印刷术。今天是电子时代,可能更多的年轻人,也包括我在内,在应用着电子载体,电子载体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电子时代,我们似乎还留恋着给我们带来亲近的,带来自然感受的一些好东西,譬如说纸张,譬如说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通过电脑能够了解世界,但是当你亲身去经历那些自然,经历社会,和人去打交道的时候,这种体验给我们带来的亲近、愉悦,和电子载体还是有所差别的。也许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阅读的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甜美温柔的书香

  纸张来源于大自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材料,比如说树皮、稻秆或芦苇等。这些原材料都可以通过工业的制作,成为一张张有意思的纸。

  通过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色彩的设置,纸张可以表现得琳琅满目。通过各种不同纸张的肌理,我们可以感到纸张似乎是有表情的,纸张有情感、有个性,它能陈述千言万语,让你自己去体会。所以,纸张是能够说话的。一张好的纸通过我们的设计,它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一张纸透过不同的工艺,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言。纸张可以塑造各种有益有趣的产品,也可以做成很好的信息载体。从木板、雕版到活版,从过去的手抄抄卷一直到现在,纸张没有离开过我们半步。纸张就是我们身边最最亲密的朋友。

  我们有时花2块钱买本书,有时花20块钱买本书,看完了,有些人就扔掉了,要知道一本书它来之不易,除了纸张本身具有智慧,一本书能撑下一个宇宙。我要解读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这假设是我的老师,日本著名设计大师所作的一个假设,这个计算是虚拟的,但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实验,让我们得到一个非常惊讶的结果。一张纸通过对折、对折、对折再对折,经过这样四次折叠就是一个16P的小册子。如果一张是0.1毫米的厚度,四折以后就变成了1.6毫米。等你折到七回,就是1.28厘米。一般我们一本书,如果30万字的话,基本上就是1.28厘米。我们继续往下折,如果把它折到14回,它是1.638米,也就和我们人那么高了。我们继续再折,折20回,它多高呢?将是104.857米,已经是三十层高的大楼。继续往下折,折到42回,就是地球到月亮的距离,是38.5万公里。再继续折,折到51回,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一张薄薄的纸,折42回能到达月球,折51回能到达太阳。所以我们说,纸张具有包容整个宇宙的力量。不要小看一本书,它所含有的文字力量、精神力量,比物质的力量要大得多。

  有一本书,题目是《查理街十字路84号》,这是一本畅销书,很薄很薄,两个小时就能看完。这本书在1980年代出版以后,风靡全世界。它讲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在1980年代,美国把这本书拍成了电影。它讲的是一个美国女作家和英国旧书店老板之间的通信。女作家想买书,而那个旧书店的职员千方百计地为她找书,最后建立了非常好的友情,这友情是以书会友,非常动人的情感。这部电影可以让你静下心来,品读两位爱书人富有心意的交往。里面提到了文集、辞书、出版本、限定本、烫金本、自然的印度纸、柔软的羊皮封面、镶金边的书口、前位书主在书页上留下的读书笔记,让我们走进令人神往、浮想联翩的美妙书界。它让我们知道,怎样才是一个爱书人,书到底有多少魅力。里面提到满书架的旧书散发出一股像桐油、像石蜡的香气,爱书爱纸的人就像迷恋天上的月亮,只是我们迷恋的是纸月亮。我喜欢扉页上的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著名的学者、作家福楼拜,他这么说,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爱手抄本陈旧无法识别的日期,爱抄本里怪异难解的歌德体书写字,还有手抄本插图旁边的繁复烫金镶边,他爱的是盖满灰尘的书页——他喜欢嗅出那甜美而温柔的香。

  演绎多彩信息的剧场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载体的多元化使我们的设计由过去的简单打扮进入到真正的整体设计概念。作为书籍的爱好者,你要喜欢书的设计,做一个书籍的出版者,你要懂得书籍设计,作为一个书籍的设计者,你要用你的情感投入设计。今天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不是简单地把文字承载在书页上交给读者就行了,必须和读者建起沟通的桥梁。

  什么是信息?信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人类设计创造文字的原始动机。今天我们的书籍,上面承载的文字和图像就是为了要与人沟通,书籍载体为阅读提供演绎多彩信息的剧场。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我们的文字都有它的含义。我们“信息”的“信”非常有意思,单立人和说话的言,人说话就是信息。过去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不说话就无法传递信息。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不可能独自孤独,作为信息设计者,必须学会和人对话,和社会对话。所以说到底,信息传达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对话,与人对话是我们设计师、出版人、编辑人要学会的基本的技能,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信息传达的最终目的,不然就是自说自话。

  书是人文精神交流的舞台,我们做一本书,要为阅读服务。我们在做书的时候,最起码要设定,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这本书适合谁来读,做精装本、平装本还是口袋书,做怎样的形态,用怎样的纸张,里面怎样的结构,都需要去思考。譬如说从形态来讲,我们中国悠久的传统中有很多形态,有经折装、卷轴装、线装、包背装、蝴蝶装、西式装等,我们根据内容来决定我们的形态,书是一个物化的载体,它像一个建筑一样,你摸着它的纸,就像摸着墙壁一样,所以你要用手去碰触,粗糙、平滑、刚韧、柔软,都表现了它的主题和内容,所以你要选择不同的纸张。

  一本书在被阅读的时候,会留下很多有趣的痕迹,譬如说,一个读书人在阅读的同时也会参与设计,他会夹上书条、书签,还会用不干胶、丝带做上记号。中国人过去有个习惯叫写眉批,现在的书上很难这么做,因为现在的书的留白越来越少,出版商们都考虑到应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空间,能够卖得多一点。过去的人讲究空白,讲究人们在书上留下自己的感言,所以写眉批也是在参与设计。还有个习惯是包书皮,我们小时候,发完新课本就要包书皮,买张纸,上面写上字,画上一张画,也是在参与设计。所以读者也在进行二次设计。历史、时光是最佳的阅读者,一本书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翘起的页角,破散的封面,还有阅读后的种种痕迹……阅读是信息互动的场所,设计师与读者交流的舞台。所以我们不要把书作为一个静态的东西,它是一个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历史和记忆。

  从装帧设计到编辑设计

  2007年的时候,我策划一个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书籍设计的40年展。刚才我已经说到,书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平台,它是演绎信息的丰富多彩的剧场,所以我把这40人的作品做成了一本书,我称之为书戏。我认为,一本好书能演绎一个让你感动的戏。戏还有另一层意思,我认为戏就是好玩,戏很有趣,一本好书,一定读来有趣,诵之有益,凭着一颗童心,凭着一种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去了解文本,最后做出一本有趣有益的书,所以我认为书戏它应该是这样的层次,是三部曲。

  我认为书戏的三部曲,一是“book binding”(装帧),二是“typography”(编排设计),三是“editorial design”(编辑设计)。装帧是为一般书籍外貌或称之为书衣部分做设计,它具有保护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也包含其材料和构成的设计,一般称之为产品设计,另外,为了显现在书店里陈设的效果,体现商品魅力的包装设计,装帧是书籍设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封面设计同样存在很多问题,有人说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设计,还有人说,设计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包罗万象做一个宣传。封面设计还有两个部分、两种形态,一,它是主题的凝聚,也就是叫纯化设计。同样,书籍的封面是信息的储存项目,它是种复合设计,就像东方的曼陀罗一样,把人生的轮回全部聚集在一个画面上,所以也需要用另外一种手法。设计不是单一的方法,它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唯一的只要和内容相吻合。其次是编排设计,编排设计就通过对版面进行网格设计分析,表现美,解决文本阅读的功效。这种网格会被灵活的字号、大小、行距、空白、节奏、层次所替代,设计将书与它的内容变得更加贴切,编排设计,是二维概念上的文字图像在空白当中的运行和表演。每一本书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每本书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版面来进行设计。譬如说一本地藏经,为了念经的方便,当中用了符号作为间隔,它画面上不容许写上任何的文字,所以它是满满的,便于阅读的。

  接下去,就是编辑设计。编辑设计的介入是与固有的装帧概念的最大区别,是装帧前应该具有的设计意识,这是深入解读文本并注入看法的沟通过程。编辑设计不是替代责任编辑的工作,而是以信息视觉化的阅读视角,提出塑造最佳阅读的可能性,是协力共创,是和出版人、作者、编辑,共同来创造一本美的书籍。一般我们说,做书人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文本往往把你的手脚绑住了。但并不是这样。其实,你要注入你的看法,投入你的情感,并提出再造信息可能性的建议。

  如何体现东方韵味

  中国的书籍形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10年前,我和国家图书馆合作,做一个中国古籍的再造工程,有幸到国家图书馆浏览了中国的古籍,其中有《永乐大典》。我仔细分析了《永乐大典》的文本,它的版面、空间、段数、行数、字数,以及它的字体的书写、排列、空白的应用。我发现,它版心的尺寸是216mmx 345mm。我们知道,黄金比例是0.618,永乐大典版心的比例是0.626,它只差了0.08毫米,0.1毫米都没有。我们古人尽管没有称之为黄金比例,但它懂得怎样才是最佳的比例关系。我发现它的灰度,它的空间,都是以比例的关系陈述的,我们现在称之为网格设计的理念,在明代就已经完美地呈现出来了。设计家安尚秀先生曾经说过,传统不只是过去的遗物,它是每个时代里头留下的最好的东西,我们要珍视它。我做过一些带有中国古籍传统意味的书籍。继承传统不是照搬,不是山寨,不是鱼尾纹、祥云就代表传统。我认为中国的元素应用与否无关紧要,传递出文本的语境那才是上品,真正能表达作家内涵的才是最好的设计。东方和西方,现代和传统,并不矛盾,两者之间要相互融合,不摹古却能保尽东方的意味,不迻洋又焕发时代精神,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追求。我也做了很多既有传统概念,又有现代意识的书籍,这些书外国人看了肯定觉得很东方,年轻人看了一定觉得很传统,我相信,人们会感到这是中国的书籍。

  东方人追求怎样的审美意境呢,冯友兰曾说,“一幕出不在色,因为初步在身”。好看的东西不在于五光十色,好听的声音也不在于震耳欲聋,它会慢慢渗透入你的耳目,你的内心。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是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包括设计以及其他,无不如此。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年代,我们今天的设计是不是能够真正体现东方的韵味,还是在市场炒作下成为浮躁、喧哗、飘忽的视觉影像,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藏书票和茶文化

  我做过一本关于藏书票的书。出版社原本准备做藏书票的画册,他要求我做一本介绍这些藏书票画家的作品。但我认为,今天了解藏书票的人已经很少了,藏书票文化到底有怎样的含义呢?我建议不做这画册,我希望增加文字,我们专门成立了编辑班子,挑选文人学者、名家,讲述他们对藏书、买书、购书的只言片语,把这本书做得图文并茂。书的封面我用了非常简洁的宣纸,非常柔软、自然。通过编辑设计,它已经不是简单的画册了,它是一个知识量和信息量涵盖艺术的一本好书。书的价格增加了,但是反而卖得特别好,全部卖光,成为人们的珍藏品。

  一本书要有味道,当然不是吃的味道,它体现的是文化的味道。我还做过一本关于茶的书。轻工业出版社专门出这种畅销书,他们要我做这样的书,我看了以后觉得不对,这不是在表达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意境。我建议出版社做一本具有文化气质的书,他们同意了,就有了这样非常清淡的三本书,红茶是英国的,是西式装、左翻本,乌龙茶和绿茶是右翻本,是包背装、线装。包背装是桐梓页,我在里头还印上了茶叶,透过纸张的肌理,油墨的渗透,似乎有一种烟雾腾腾的感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它里面的淡淡的茶叶在纸面当中漂浮着。这种意蕴在书的设计当中得到了很完美的呈现。这不是一本昂贵的书,就是一本普通的书。我有一次在上海想要送礼物,我就想到了这套书。我到上海书城去买,找不到。最后,在一个角落的抽屉里,从最底下抽出了这本书。抽出来,营业员说了一句话,差点把我气晕倒,他说:“这本书,还有人买啊?”它连上书架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上面没有漂亮的图像,就是一张薄薄的有肌理感的自然气息浓厚的书封皮而已。这件事让我非常吃惊,第一个,我要考虑到今天我们的设计确实也要考虑普通读者。同时,作为设计者而言,我们同样有责任要提高营业员乃至大众的审美。

  从精神产品的层面上,书就像是编织出来的,因为编织不但是个颇具进程感的词,同时也能够体现一个作者和读者的思想轨迹相互交织的过程,交织的越多,意义延展的越深。

  视、触、听、嗅、味

  回到今天的主题,传统的书籍展现了文化的魅力。纸为书籍设计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所以我们说纸张有语言,纸张会说话。我曾经做过一个装置叫书籍五感。怎样才是书籍五感?书它首先是能够看,人们需要用眼睛来阅读。第二,书必须能够触摸,因为你要翻阅纸张,所以纸张的肌理,会首先让你感受到,所以它有触感。第三,它是有嗅感的,来自大自然的茎根,来自自然的气息,同时还有油墨的气息,以及历史的气息。一本新书,一本老书,气息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有一条街叫神宝町,全部是老书店,走一家一个味道,走一家一个味道,特别有意思,所以它有嗅觉。第四,那就是听觉。硬挺的纸张是啪嗒啪嗒的,铜版纸、轻型纸,就是不一样。纸张还能聆听到它内在的声音,那就是文字所传递的精神。最后,书是有味道的。书它是不能吃的,但它是能够品的——品味书卷文化中醇厚的意蕴。书之五感是视、触、听、嗅、味。

  我和我的学生也在做纸张的实验,探索纸张的肌理,纸张的功能。有的同学通过纸张的裁切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书,有的同学做了一本能吃的书,这本书里面什么东西都能吃的,饼、鱼干、海带、巧克力,它全部承载了文字,非常有意思。

  电子阅读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纸面载体却给我们带来了书之五感的温馨和愉悦的阅读享受。今天我们做书时,要了解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视觉传达,而要懂得跨界的知识。书籍设计包含三个门类的艺术创作活动:第一,眼睛所能触及到的空间表现艺术,像造型艺术、建筑雕塑、绘画;耳朵能听到的时间艺术,像是音乐、诗歌;还有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中表现的仪态艺术,像是舞蹈、戏剧、电影。作为一个设计师,你不能满足于会画几张画,会用电脑,你要懂得方方面面的知识。设计是种交流,是信息整合的编辑过程,好的设计师能调动设计者和被设计者的兴趣,处理好主体和客体,阅读与被阅读的关系。

  今天,每个人都受惠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快了人们交流的通道,资讯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电子书减少了消耗自然资源的可能性,我觉得这就是电子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屏幕搜索的便捷使得人们对周遭的世界变得冷漠,触手可及的知识不需要亲身体验,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虚拟的沟通难以寻找到虚拟背后的真实。人类的感官由于单一的动作而失去本能的热情,我对传统的纸面书籍、纸面阅读仍然充满了信心,未来的读者会分大众、小众、分众,信息载体会变得越来越多元。书籍艺术将为设计者提供更为广泛的发挥潜力,因为书籍展现了纸文化的诗意魅力。

  一人一书,一书一生,书籍的设计,为阅读创造千姿百态的书戏的可能性,也是手翻心读,令我们嗅出温柔而甜美的香。■

  (作者系书籍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本文根据上博讲座整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