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艺术品流通数量少 属于收藏“冷门”
雕漆,又名剔红,工艺品始于汉唐,盛于明清,与景泰蓝、牙雕、玉雕并称北京四大特种工艺品。而在市场上,这一传统技艺的行情并不尽如人意。尽管一些古董级雕漆藏品在拍卖市场上创出过千万元高价,但近现代名家作品仍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专家表示,玩家在收藏时须辨别作品是大师、名家亲手制作还是授权制作的,并警惕那些劣质的赝品。
文、图、表:记者郭晓昊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数十层、上百层,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漆器属于拍卖杂项里的一类,比较“冷门”,其地位无法跟书画、陶瓷等主力相提并论,然而在历史上,雕漆作为漆器工艺的主要品种之一,一度是皇家享用的玩物和器具。这门古老的技艺把漆的优良特性与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融合,制品造型浑厚大方、色彩沉稳、纹饰精细,非常耐看。
藏家程先生表示,自己收藏雕漆看重的正是它继承传统、工艺繁复优雅。“就拿髹漆来说,精品大约10层左右,顶级的少说有30多层,最多可达百层。”
而说到工艺的繁复,程先生更认为其不亚于做一个小工程:“雕漆跟景泰蓝有相似之处,一件作品不能光靠一个人包干,而是需要设计、制胎、作底、着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光刷1毫米厚的漆都得10遍以上,精品则需要15~25毫米厚,而每次刷完只能在室内阴干,急躁不得。粗略算起来,一件精品的制作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此外,作为原材料的生漆和朱砂全部来自天然,也很金贵。
还有藏家认为,雕刻是“硬碰硬”,如篆刻印章、石像、木雕等,而雕漆之所以被称为剔红,是因为艺术家要在处于半干状态的漆膜上施艺,是“硬碰软”,更考功力。
在市场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现当代名家雕漆作品价格多在万元以上,中档则在三五千元之间,低档的在1000~1500元之间,形制包括鼻烟壶、将军瓶、捧盘、捧盒、如意等,再下来就是几百元的珠串、粉盒等,门槛并不高。
据资深艺术品策展人谭伟彬介绍,多数收藏者对雕漆的总体认识仍处于启蒙阶段。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是留给今人的一道难题。尽管雕漆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精雕细琢,但不少作品并没有跳出前人的藩篱,在画面、题材和构思等方面吃老本。“在继承和发扬手工的基础上,现代雕漆必须更加注重设计和工艺上的创新,品味跟得上给时代,不然一味地仿古,很难获得更大收藏群体的共鸣。此外,雕漆工艺品最好能多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使原本有距离感的‘老东西’变得更亲近、更实用。
其他漆器工艺品种
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填漆:堆刻后填彩漆并磨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
螺钿: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饰以彩色。
金银平脱: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百宝嵌: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
收藏提示
雕漆对温度湿度要求比较高
有业内人士认为,雕漆市场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懂漆器的专业人士和资深藏家也不多,再加上它对气候比较敏感,温度最好在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这都使得雕漆有些曲高和寡。
尽管如此,一些劣质的雕漆赝品依然在市场中混淆视听。例如旧时的“堆红”,就是拿灰一点一点堆出图案,再刷上一遍红漆。这么做过程简单,成本低,价格也低廉。还有的赝品是先在木头上雕成形,再刷一层漆作为伪装。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铸模压制出来的化工制品也冒出来以次充好。
程先生表示,雕漆颜色是天然朱砂红,历久弥新、沉稳典雅,而工业制品刷的漆比较呆板,太过鲜红。“但凡雕漆都有木胎,或者贵金属胎,而仿品没有。真品是一层层漆上去的,肉眼都能看出层与层之间的痕迹,且没有合缝线,仿品则做不到这一点。此外,如果发现作品表面的图案完全是均匀分布的,这件东西多少有点问题,因为纯手工制作的话,即使是相同题材,也会因为下刀的力道不同而出现高低深浅的差别。”
还有行家通过手感来辨识,真品有弹性,假的硬邦邦。“有的人还用酸性的清洁剂滴在表面,真品抗腐蚀,而假货立马穿帮。假雕漆由于用到固化剂,大多使用甲醛,少数用其他化学物品,那些固化剂都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故而把鼻子凑到假雕漆那,鼻子会觉得那味道很难受,眼睛也有些干涩刺激。”
而在收藏现当代大师作品时,藏家还需要注意有的是大师“设计”,有的是大师“监制”,相对来说名师设计又是亲自雕刻的收藏价值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