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派月份牌:迟暮美人待转生
说到月份牌,许多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条件反射出来的画面,多半是那些穿旗袍的美丽女子。在上海诞生的月份牌曾在中国红极一时,即便在今天,人们也把它作为老上海的标志之一,在影视作品里时有体现。
日前,随着上海月份牌绘画传承研究基地的揭牌,这个已满100岁的月份牌“老人”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从“红极一时”到“芳踪难觅”
根据史料,月份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1月25日,《申报》在头版刊登写有“本馆托点石斋精致华洋月份牌”等字样的公示。但美术界更倾向于把1914年作为月份牌画的真正起点。那一年,画家郑曼托采用擦笔水彩画法,创作月份牌画《晚妆图》。之后,擦笔水彩画法为大家所掌握,成为月份牌画创作的一种专用画法,《晚妆图》也因此被视作擦笔水彩画法月份牌的滥觞。
“从1914年到现在,月份牌正好走过100年时间。”上海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琪说,月份牌是上海开埠通商的一个广告产物,当时在沪的外商、华商及一些经营煤油、医药、化学染料的洋行,都请画家绘制和商品有关的月份牌,并精印后馈赠顾客。“月份牌创作在1930年左右达到巅峰,之后因战乱陷入低潮。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年画面目出现的月份牌再迎创作高峰。改革开放后,随着摄影技术越来越发达,年画渐渐被替代。进入新世纪,广告设计青睐新媒体,月份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从“记录上海”到“上海记忆”
月份牌收藏家曾作过归类,有十三类各式商品登上过月份牌。除了它的商业价值,画面精美给人审美愉悦的上海月份牌也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销往全国各地。
“当年有种说法,东北人家嫁女儿,在女儿的嫁妆箱底装上月份牌画,就相当时髦和有品位。”月份牌大师杭稚英的长子、画家杭鸣时说,昔日的月份牌是当之无愧的时尚风向标,将上海都市的潮流带到了其他城市。“月份牌美女穿的旗袍料子、款式、领子高低、开叉高低以及妆容等,成为各地竞相模仿的时装潮流。”
在杭鸣时的印象里,月份牌的内容还包括题材不一的都市生活,“可以说,它成为记录和反映上海生活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是,因为需要为商品的推广服务,月份牌的艺术特点和其他绘画艺术有了鲜明区别:它不能是自我欣赏,必须符合雅俗共赏的大众审美要求,并形成独特特色”。
杭鸣时收藏有父亲杭稚英的几幅月份牌原作。“那时候画一张月份牌很贵,最便宜的300银元,最贵的800银元,我父亲一个月的收入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杭稚英的“稚英画室”独占了上海月份牌的半壁江山,也将月份牌这一产业推向巅峰。可尽管稚英画室的年产量200张以上,留下来的原作并不多。杭鸣时解释:“受当时制版印刷技术的限制,一张原作往往要分割成四部分制版,基本上等印刷好,原作也毁得差不多了。”正因为这个原因,记录有“上海记忆”的月份牌画,早年的那批大都已成了“上海记忆”。
从“文化遗产”到“文化开发”
“从上海流行到全国风靡,月份牌是能代表老上海绘画的一个艺术语言,消失实在太可惜了。”陈琪介绍,上海市美协近年来积极推进月份牌画的扶植、保护工作。2011年,月份牌画申报成为 “第三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12年,市美协会员陈强、韦献青、杨建明申报成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份牌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我们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信心申报成功。”
但比起申报“遗产”,如何让“遗产”活起来,是个更现实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月份牌绘画传承教学研究基地在上海嘉定区新侨职业技术学院揭牌。研究基地将由市美协派出月份牌画专家,在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海派月份牌绘画”选修课程,以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月份牌画的传承。陈琪坦言:“一方面,依托学校的生源开班授课,让月份牌能够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有开发月份牌的考虑,看能否重新给这个百岁老人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月份牌画传承人之一的韦献青,是这个创作基地的授课老师之一。在他看来,月份牌的再开发有很大潜力。“有着浓郁上海特色的月份牌,从市场角度而言,可以开发成为一种文化礼品。从艺术角度而言,不妨借鉴月份牌画的审美性特点,向油画领域衍生,结合创作的月份牌式油画具有较强装饰性。”韦献青认为,无论哪一种开发,还需要在“时尚”二字上下功夫:“月份牌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全国,和时尚引领有关。如今,我们重拾月份牌画笔,仅复制或模仿,是没有意义的。”
不管怎样,100岁的月份牌,在新的时代将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