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古代就兴用艺术品行贿:闽浙总督送石刻给乾隆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古代就兴用艺术品行贿:闽浙总督送石刻给乾隆

古代就兴用艺术品行贿:闽浙总督送石刻给乾隆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资料图片:快雪时晴帖 资料图片:快雪时晴帖

  本文摘自《半岛晨报》2011年3月31日B25版 作者:佚名 原题为:古代就兴用艺术品行贿:闽浙总督送石刻给乾隆

  本期主题:大馆秘藏

  博物馆名称:快雪堂书法博物馆

  镇馆之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石刻

  栏目主持:吴萍

  讲述人:林白,快雪堂书法博物馆负责人

  参考资料:《北海志》、《快雪堂法帖》、《清实录》

  也许你知道北京有座北海公园,但是,却不知道在位于北海北岸的快雪堂里,藏着一件文物界公认的艺术珍品:《快雪时晴帖》石刻。快雪堂是一个典型的三进院落,一进门就能感觉到其古朴的格调。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偶然得到一组名家书法石刻作品,其中涵盖了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众多书法名家的作品。这令酷爱书法的乾隆皇帝极为兴奋,于是下令在北海北岸西天梵境附近,修建了一间私人“皇家博物馆”,并用名贵的金丝楠木修建主殿,赐名为“快雪堂”,用于存放这套举世罕有的石刻珍品。

  石刻成因为免真迹损坏临摹保存

  《快雪时晴帖》石刻是根据历代书法名家真迹篆刻的石刻作品,诞生于明代末年。说起它,背后还有一段故事。明末清初的战乱当中,《快雪时晴帖》落入了大学士冯铨手中。冯铨也是读书人,并且对书法作品非常感兴趣,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得到了王羲之的真迹之后非常激动,激动之余,他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纸质的字帖容易损坏,如果将字帖临摹成石刻,就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于是,冯铨不惜花费重金,聘请了当地最有名的镌刻名家刘光炀,又把家中的其他珍贵收藏字帖拿了出来,给刘光炀临摹,前前后后花费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将这一套石刻作品完成。

  那么,到底什么是《快雪时晴帖》?它为什么拥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呢?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众多,但是,真正在书法界得到认可的,有“三希堂”一说。乾隆皇帝收藏名家字帖真迹的地方叫做“三希堂”,内藏有三希帖:包括近代书法家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传说中是唐代仿本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若论珍贵程度,则要以《快雪时晴帖》为首。

  石刻真迹曾是乾隆最爱藏品之一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王羲之在书法界堪称第一人,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书法界对他的评价是: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专家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可以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形容。而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后来把洗笔的池塘水都染成墨色的故事,我们也已经耳熟能详。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所有作品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快雪时晴帖》及《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28字,是一件行楷书短简书札,上写“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张非常珍贵的《快雪时晴帖》,曾经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收藏品,并保存在故宫的“三希堂”里。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快雪时晴帖》真迹已经失传,目前流传于世的只是唐代的仿本。尽管如此,《快雪时晴帖》依旧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乾隆皇帝在赏玩此帖时,就曾在帖前亲自写下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28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

  石刻影响汇聚名家作品举世无双

  这套作品完成之后,立刻引发了书法界的轰动,因为冯铨的收藏品实在是太惊人了,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之外,还有王献之、苏轼、黄庭坚、米芾、颜真卿、柳公权等众多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中,人们还发现了由颜真卿临摹的《兰亭集序》。据说,《兰亭集序》是曾经被唐太宗李世民重金悬赏的,它也叫《兰亭序》,写于东晋永和9年,也就是公元353年3月3日。当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草稿共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集会的情景。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因此被认为是书法界首屈一指的珍品,宋代的米芾更是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写成之后,王羲之将它看作是传家宝,坚持不肯卖给别人,而是命令子孙把它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但是很可惜,《兰亭集序》传到第7代的时候,王家的世孙智永出家为僧,没有后代,最后只好将《兰亭序》的真迹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钟爱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命人到处搜集,并出重金悬赏《兰亭集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提供线索,李世民这才得知,原来他钟爱的字帖其实在一个叫辩才的和尚手中。皇帝想要的东西,最后肯定能弄到手,《兰亭集序》后来果然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死后,根据他的遗愿,《兰亭集序》也跟着他一起下葬了。所以,在没有原本的情况下,现在市面上最珍贵的无疑是摹写最相近的仿本。《兰亭集序》的仿本很多,其中最珍贵的,书法界公认是褚遂良仿写的版本。据传,褚遂良本人仿写《兰亭集序》之前,曾经看过原帖真迹。因为褚遂良的老师虞世南曾经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秘书监,虞世南去世后,褚遂良接替了他的职位。而《兰亭集序》当时就在李世民的手中,褚遂良利用职务之便,向皇帝上司借字帖回来看看,然后再仿写是完全有机会的。

  石刻辗转闽浙总督曾花高价强买

  很多人寻访多年,连一张苏轼或者褚遂良的字帖的真迹都看不到,但是,冯铨却把众位名家的作品一次做了石刻整理。这套石刻当时身价就蹭蹭地涨了上去。但对于冯铨来说,石刻并不是商品,而是他的艺术收藏,他把它看作命根子,无论谁出高价都不肯卖。

  冯铨死了之后,石刻传给了他的子孙后代,康熙年间,冯家家道中落,欠了官府的钱,没钱还,只能拿家里值钱的东西出来抵债,冯家子孙找来找去,觉得就这套石刻还比较值钱,所以,《快雪时晴帖》48块石刻就被送进了州府的库房。不过,意识到这套石刻价值的人并不多,在寻常人眼里,它们就是不值钱的石头。但是某天,易州牧黄可润无意间去库房乱转,忽然发现,里面放着这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他非常惊讶,立刻花高价将它从库房里赎了出来,并且带回到老家去。原本想要自己偷偷收藏的,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不久,闽浙总督杨景素登门拜访黄可润,并且提出要购买此套石刻,价钱不是问题,但是不能不卖。黄可润虽然不愿意,但无奈对方比自己官大,得罪不起,只好忍痛答应。

  石刻进宫作为重礼献给乾隆皇帝

  之前我们提到了,清朝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也是王羲之的“粉丝”,他派人四处搜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珍藏。就连《快雪时晴帖》都被他弄到手,并且珍藏在皇宫养心殿西暖阁当中。得知皇帝有这个爱好,为了讨好顶头上司,底下的各位官员也费尽了心思,到处去寻找一些珍贵的书法名家真迹。而闽浙总督杨景素就是其中之一。乾隆四十四年,杨景素带着从黄可润手中买到的《快雪时晴帖》石刻,匆忙进京,直奔皇宫而去。比起杨景素,乾隆皇帝才更像是个合格的书法爱好者。在见到闽浙总督带来的礼物之后,乾隆皇帝几乎是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虽然他已经有了“三希堂”,但能够看到这么名贵的石刻,还是让皇帝大人很激动。当然,乾隆皇帝并没有因为贵重的礼物而被喜悦冲昏头,他在后来的《快雪堂记》中,详细记叙了当时收到这份礼物的情景:“乃今杨景素以快雪石刻来献,且云快雪石刻本,故臣冯铨所集,其子孙不能守,鬻於闽之黄氏,兹黄氏复不能守,臣曾督闽,知其事,故贳之以献。欲却之则事已成,且举关翰墨,非贡谀逢恶之为,因受之。”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在确定杨景素送这套石刻给他并不是别有所图之后,才决定收下礼物。可见,闽浙总督并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一门心思想要讨皇上开心而已。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