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昱 张明阳
20年前,20岁的衡阳伢子刘寿拿着妈妈卖猪的钱,买了一张南下深圳的火车票,意气风发,要闯一番事业。20年后,一张模糊了字迹的火车票,勾起了刘寿当年的记忆。
4月1日,刘寿整理房间,无意间翻出了沉睡在红木箱子中的一沓火车票。他将这些火车票拍照发到网上,2天之内,在微博上引起疯狂转发,7万多网友转发、评论。
刘寿晒出的1994年的白底黑字的火车票、2003年的粉色条码火车票、2012年的蓝色二维码的高铁票,勾起了网友们的回忆。
“坐绿皮车时,还看别人骑着摩托车从旁边小路上一路超过去。现在坐高铁,速度秒杀所有汽车。”一位网友评论说。
这些火车票,几乎可以粗略地概括一个湖南伢子的奋斗史,每一张火车票上,也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1994年,深圳。一张白底黑字的硬座火车票,没有车次,没有座号。
1994年,20岁的刘寿高中毕业。“当时很多人南下深圳,都发了财。”刘寿说。
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让衡阳郊区的小伙刘寿向往不已,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欲南下闯荡出一番事业。母亲为了给他筹路费,将家里仅有的两头猪卖掉了一头,换了800元。刘寿说,当时几乎是揣着一半的家产南下。
一张白底黑字的硬座车票,没有车次,没有座号,踏上人们口中的“绿皮火车”,刘寿站在了深圳街头。
然而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很迷茫,找工作处处碰壁,待了不到10天,刘寿买下了回家的火车票。
青年刘寿的第一次闯荡,铩羽而归。他将火车票收藏起来,作为这次失败的纪念。
1994年,义乌。一张白底黑字的硬座火车票,没有车次,没有座号。
归家的刘寿面对母亲的责备,内心愧疚。决定脚踏实地,跟表姐出去打工。这一次,他去了义乌。
“最初在服装厂打工,为了赚钱,也在工地做搬运工。”此后的9年里,他还先后到过宁波、台州,“那时仍想留在大城市,也踏踏实实学了些技术。”
2003年,衡阳。一张粉红色带条码的空调火车票,有座。
已是29岁的刘寿买了一张回衡阳的车票,这时的火车票已是粉红色带条码的,有座,还是空调车。
在外奋斗的经历,让刘寿更加懂得家人的重要。刘寿用打工攒下的钱,和弟弟在老家开了间小饭馆。过上了虽不富裕却温馨平顺的生活。
2012年,广州。一张粉红色带二维码火车票、一张蓝色高铁票。
刘寿晒出的最后两张火车票,是2012年从衡阳去广州的火车票和从广州回衡阳的高铁票。“那是去和朋友聚会,也是为了体验一下高铁的速度。”刘寿说。
而在3年前,也就是2009年10月6日,武广高铁新衡阳站被铁道部命名为衡阳东站(衡阳高铁站),为京广高速铁路非省会城市第一大站。
去程的火车票依然是粉红色,条形码却较2003年长了许多,更添了一个二维码。归程的淡蓝色高铁票则在刘寿收集的一叠火车票中显得格外醒目。
从南下深圳到回归家乡,从20年前的绿皮火车,到如今的高速铁路;刘寿觉得,“这些火车票不只是我自己人生的纪念,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应被采访者要求,刘寿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