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专题收藏展,南京人看了很感动
“一大一小”,曾是南京人的骄傲,“一小”是指小红花艺术团,“一大”则是指南京长江大桥。在南京收藏界,有一个“大桥控”,他收藏了一千多件和南京长江大桥有关的老物件。昨天,藏家王世清在盐仓桥广场油运大厦举办了一场“庆五一——南京长江大桥专题收藏展”,现场展出的大桥老物件勾起了市民对于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
南京长江大桥曾“无处不在”
收藏家王世清已年过六旬,他虽然不是南京人,但早年担任轮船水手的经历,却使他和长江大桥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我们这批小水手,在万吨巨轮上,从上游武汉顺江而下,经过南京长江大桥,亲眼目睹这座大桥比武汉长江大桥更加气派,而且又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心里倍感自豪!”
1979年,王世清来南京工作,至今已30多年,他工作的地点就在长江大桥下面,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大桥。王世清还发现,生活中到处可见长江大桥的影子,“南京长江大桥出现在各种生活用品上,以无处不在的方式,宣泄着中国人的自豪!”
王世清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南京生产的“大桥牌”自行车,他使用的搪瓷脸盆、茶缸上是长江大桥的图案,他用过的粮票上也有长江大桥,就连他的儿子用过的作业本封面上也有“长江大桥”!
王世清将长江大桥作为他的一个主题收藏,十几年下来,他收藏的大桥藏品已经超过千件。
很少有南京人未在大桥留影
南京长江大桥出现在多少种物件上?王世清说,无法统计。从展览的展品上看,奖状、招贴画、宣传画、口琴、饼干盒、像章、钟、扇子、热水瓶、酒瓶、酒杯、温度计表盘、粮票、肉票、茶杯、收音机、玩具、脸盆、练习本、相册、火车时刻表、邮票、毛巾等数不清的物件上,都有南京长江大桥的身影。
王世清还收藏了很多见证长江大桥建设、开通和运营的文物,比如浦口至下关火车轮渡的老照片、大桥建设者的工作证、大桥铁路桥跨结构设计图、大桥工人用过的口哨、庆祝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大会入场券、出席证,甚至还有多种以南京长江大桥为故事背景的“小人书”。
王世清说,南京人对长江大桥的感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很少有南京人未在大桥上留过影”仅以大桥为背景的家庭照片,王世清就有数百张。
王世清最得意的,是两块庆祝大桥开通的牌匾,乍一看画的都是大桥,都有毛主席头像,都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标语,但角度却是一南一北。王世清说,这是因为当年铁道部下属的两个处一起建长江大桥,大桥二处是从南往北建,大桥四处是从北往南建,这种分工从两个匾上的图案可以反映。大桥二处制作的匾额上,大桥方向是从南往北的,大桥四处制作的匾额上,大桥的方向是从北往南的。
大桥的验收报告书
王世清说,他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建一座“南京长江大桥主题博物馆”,而他手中也有了几件“镇馆之宝”,这几件难得一见的大桥文物,透露出大桥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原版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让王世清很得意。桥头堡后来被设计成“三面红旗”,但在最初的几种方案中,建筑师们还将桥头堡设计成中国古典楼阁式、亭子式,甚至还有欧式“凯旋门”式样。最终,南京工学院钟训正教授设计的“红旗”图案被敲定下来。
“从图纸上看,钟教授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两面红旗’,后来结合形势,改为‘三面红旗’,据说这个方案的最终拍板者是周恩来总理。”王世清说。
另外,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曹桢手写的“南京长江大桥验收交接报告书”也非常珍贵。这份报告书完成于1968年9月30日,王世清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第二天,也就是1968年10月1日,是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正式通车的日子!”
记者看到,这份验收报告书记录了南京长江大桥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其中的“采用新技术情况”为例,就记录了南京长江大桥采取的十项突破性技术,其中一些技术曾经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王世清说,这份大桥验收报告专业性很强,没学过桥梁工程的人读起来较为费力。他啃了很长时间,才算大致读懂。尽管如此,他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年代建成的跨时代意义,以及它给南京人带来的持久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