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从20多年前收集到第一枚报头以来,家住海滨街春华小区的黄葆真老人的收集之路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或者亲自购买或者托亲问友,甚至通过直接向出版社发信求助方式收集全国各地的报纸报头。
天津北方网讯:从20多年前收集到第一枚报头以来,家住海滨街春华小区的黄葆真老人的收集之路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或者亲自购买或者托亲问友,甚至通过直接向出版社发信求助方式收集全国各地的报纸报头。截至目前,痴迷此道的他已经收集到了6000余枚报头,涉猎所及几乎涵盖了我国全部省份的报纸。6000余个风格各异的报头带给了这位八旬老人艺术的享受,更让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收藏达人”。
多途径巧收藏 收集报头6000多枚
家住滨海新区海滨街春华小区的黄葆真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曾经先后在多个油田工作过的他是第一批参加大港油田的开发者。1993年,已经是高级经济师的黄葆真老人退休了,生活一下子轻松下来的他开始琢磨着给自己找个“新工作”。“我平时就喜欢读报纸,当时就想啊,为什么不将所有能够找到的报纸报头收集起来呢?”老人说,“报头字体可谓风格迥异,大多出于名人之手,观赏性很强。”相比邮票等其他收藏品,关注并收集报头的人并不多,属于“小众”,全国各地的报纸收藏起来也有难度,但是这些都难不倒下定了收藏决心的黄葆真老人。
“天津的报纸或者是附近区域的报纸,我都会找机会买来将报头收集起来,几乎一出门去外地就会跑到报摊上买一圈报纸。”黄葆真老人说,他和几乎所有外地的亲朋好友都打过招呼,让人家来津时将报纸带过来或者邮寄过来,每次收到报纸他都如获至宝。老人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收藏,他甚至还给各个省份的出版社直接写信,说明情况求助,让大家寄一份报纸过来,“出版社的人都很好,几乎都满足了我的要求。”老人笑着说。经过不间断的努力收藏,截至目前,老人收集的报头已经达到了6000余枚,几乎成了一份报头“博物馆”。
分类来结集 汇集报头成“花名册”
本着作为经济师的细致风格,黄葆真老人将报头按照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结集,分成了《百家姓》《趣味组合》《“中”头》《名人墨迹》《遗墨选拼》和《地方专报》等6部分,便于观赏的同时,也让报头在排列组合中充满了艺术感和趣味性。
在老人的分类中,《百家姓》就是将报头的第一个字与姓氏组合在一起,如《马鞍山日报》就是马姓,如此类推,组成了近千个“姓氏”。所谓《趣味组合》,就是将报头第一个字分别组成“数字报”“朝代报”“五字报”“时间报”等等。对于字画也颇有研究的黄葆真老人从报头中看到了无尽的美感,他说,报头有的字体刚劲有力,有的雍容典雅,有的端庄秀气,有的遒劲大方,它们表现在书画艺术上,就分别体现出了用笔雄浑、富有神韵、刚柔并济、错落有致的特点。老人还掌握了很多报头的典故,对于这些老人总是津津乐道。比如孙中山题写的《新民报》于1914年1月创刊,是反对袁世凯统治的政治性月刊,1919年停刊。如今的《新民晚报》的“晚”字则是由孙中山遗墨的“日”和“免”拼成的。“把这些不同风格的报头汇集在一起,犹如拥有一部厚重的众多名家书画作品。”老人表示他会继续收藏下去,收集到更多风格的报头并从中感受更多的乐趣。“可以说,收藏帮我更好地度过了晚年。”黄葆真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