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子不用的绘画书、读过的图画故事书还能做什么用?能给奶奶当成临摹的模板。小店区坞城街道并南一社区里,从没进过一天学堂的韦双琴老人,每天窝在家里照着画,现在70岁的她,竟手绘出了两本小人书,厚达三百多页,而且张张传神。
6月4日,在太原市染料厂宿舍院,听说记者来采访韦老太太画画的事,邻居们来了好几位,都说她“画得好,能卖钱”。
上午9时许,记者进门时,75岁韦老太太的两本画作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茶几上。
158页的小人书《三让徐州》,她在8开纸、A3纸大的挂历纸上一页页手绘放大,一页故事书,就是一张挂历纸,老太整整画了厚厚的4大本。161页的《岳云》,画在闺女专门给她买的素描纸上,一袋子20张纸,画完一袋子又完好地装封进去,像对待宝贝一样。
记者仔细观察这些画作,每张纸上不光有画,还有对应书的页码,就连书上的字也抄了下来,真是一本放大的小人书啊!按照老韦画上的页数,对照小人书原版,一模一样。有的原版画面是恢弘的作战场面,人马众多,细小得很难辨识,她都画得栩栩如生,比例协调,人物神情俱佳!
“很多字其实我妈都不认识,但她就是认真,要强,做什么都要做好。”闺女秋花笑着说,“2004年前后,我妈拿起铅笔画画的,之前从没画过画。画了多半年就上手了。”
当时,老韦住在儿子家,帮着照看孙子,拿起孙子的铅笔、蜡笔,照着简笔画开始学起。《天鹅王子》《桃太郎》《西游记》《语言》《科学》《计算》《幼儿学说话画册》等都是她用过的绘画教材。刚开始画得也不好,不停地擦,一幅糖果图画了擦,擦了画,能消耗一上午时间,每天擦下来的橡皮黑渣渣都能用手掬起来。
画了半年简笔画,2008年前后,韦老太68岁时,开始着手画小人书,越画越上手,越画越快,现在已经有两大本300多页。
老韦说,自己的妈妈就擅长画画,村里绣鞋垫、绣枕套等,她妈妈不用看,随手就画出来了。每次见电视里那些大师哗哗几笔,就完成一幅佳作,我心里就一直很羡慕!”老韦说,虽然邻居、亲戚来了,都要看她的画,都要美美地夸赞,但自己毕竟没有学过,如果有机会,能跟懂画的人交流交流就好了。
老人家里,珍藏着27本旧版的小人书。
其中她画过的《三国演义》之七《三让徐州》,是1982年的版本,定价才0.22元。《岳云》是1988年的版本,定价0.28元。翻开这些充满年代记忆的书籍,发黄的纸张羸羸弱弱,纸页上,一幅幅小小的黑白画让人物飞扬,烈马嘶鸣。“那会儿的小人书的绘画技巧真叫好啊!别看小小的一幅画,一个眉毛、一杆枪,都很有琢磨头,我是越画越欢喜,学到不少东西。”韦老太陶醉地沉迷在了她的小人书里。
老太的小人书还有《鲁迅在广州》《牛头山》《平原枪声》《一打瓦岗山》《红鲤鱼案件》《敌后武工队》《薛刚反唐》《百丈岭》《血战屏风山》等。
记者观察
老人现场作画19分钟画出女儿照片
老人床头边,一张小学生课桌就是她画人小书的地方,书桌前还贴着她的一幅手绘作品。采访结束时,老太现场做一幅画。
因为患类风湿,老人腿关节、手关节仍有疼痛,她身材微胖,从凳子上往起站时,也得有人搀扶着才能慢慢站起。墙上挂着一张秋花年轻时的黑白照,记者选中了给老太画,秋花找来了纸、笔,韦老太戴上老花镜开始临摹起来。老人腰身笔直,不急不躁,细细画来。
19分钟后,老人完成了画作。在场的人都说画得像:“那眼睛、那笑容,就像活的一样!”但老人还不满意,一直说不好、不好:“画得多了,就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怎么用笔、怎么拐,要有耐心,心要静,慢慢就找到了门,自己画起来感觉也有味道了!现在手生了!”
延伸调查
原版小人书那可是很珍贵的哦
近年来,连环画收藏吸引了众多藏友,多部连环画原稿在拍卖行售出天价,旧版连环画的价格在10年间疯涨10倍,可谓一书难求。一本好品相的第一版《鸡毛信》可以卖到5000元,1957年版的《瓦岗寨》价格直指2万元。专家称,收藏连环画,不仅要看出版年代,而且要看绘画技巧、品相,如果出自名家之手或出版数量极少,就会越加珍贵。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很多出版社区将以前的连环画重新出版,淘宝网上,记者搜索“小人书”,跳出来的,都是三四元一本的新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