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璟
在2014中国美院设计学院毕业展的展区里,一个以版画家张远帆为用户原型的艺术家工具包和大多数毕业作品一样,在一个大约2×2m的格子内展出。展台上陈列着一个质感颇好,做工细腻的工具包,以最大尺度平铺打开着,精确地展现出每一件版画工具的归置之处。
许多校内外的学生、老师都认识张老师,因此由张老师展示私人定制工具包的展板照片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一是为老师定制产品确实是件新鲜事;二是艺术家的工具包,光听名头也让人颇感好奇了。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今年毕业的工业设计系研究生马川,她的创作主题是“相伴一生”,皮革的结实、耐用、珍贵,让她对此爱不释手。“一直很喜欢皮具,它给人一种温暖、长久的感觉。”马川说皮具带给她安全感。“以前一直对皮具感兴趣,也没有人教,大多数时候只是自己闹着玩。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真正钻研自己喜欢的皮具。”
张远帆老师是马川的第一个客户,从前期的访谈,了解每一件工具的属性,再到张老师的使用习惯,“私人定制”可谓名副其实。马川说,做皮具也需要很多工具,所以她了解工具对于艺术家和手艺人的重要性。“这些工具是张老师从美国带回来的,工具本身已经形成了包浆,所以他很爱护……这几把刀是从日本带回来的……”马川根据张老师创作时的不同需求,将他的材料分为两个必须携带的模块和一个选择携带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随意地拆卸和组装到大工具包内。比如她将圆口刀、平口刀、方口刀等各种刀具归置为必须携带的一个模块;而其他工具,包括马莲、铲刀、墨滚与各种小物归类为另一个必须携带的模块;最后,画笔、板刷、刻刀等杂碎的物品就根据张老师的需要,选择携带了。
这个私人定制的工具箱就像一个艺术家的百宝箱,打开以后,张老师可以通过模块分类轻松地找到各种平时爱用、常用的工具,而合上箱子,所有工具,包括木板、纸、围裙等都整齐有序地归置于一个简洁大方、品质俱佳的矩形皮箱里,张老师可以携带它参加笔会、外出游玩,方便又十分个性。
马川的专业方向是人与交流,并钻研于皮革产品的“感性价值”。“感性价值”始出于日本,其原因无疑地包含着人类对自身产品消费模式的反思,同时也成为今日设计前沿的探索热题。而感性工学是中国美院工业设计系教师陈晓惠从日本带回来的教学体系。在陈老师的指导下,马川成为了工业设计系第一个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录取的学生。“现在正是一个个性化的定制时代,根据你的需求、诉求、习惯,层层分析出来的产品设计,有别于短期追求经济效益的产品,这才是真正值得倡导,实现永续,具有研究厚度的产品设计。”陈老师给予马川的作品高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