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溪楠
几面玻璃橱窗的外罩,一台抽油烟机,一把特殊形制的喷灯,铺满一根根彩色料器棍的工作台,室内四壁透明的玻璃柜中,满是清透、灵动的料器制品,邢兰香料器工作室处处让人感到新奇,仿佛走入了一个奇妙的玻璃幻想世界。作为国家级非遗料器的传承人,邢兰香带出了100多个徒弟,但是现在能真正继承的就几个人,她依旧不计名利坚守着这门艺术。
玻璃制品的“贵族”
料器的前身可追溯到汉魏时期的琉璃烧铸艺术,我们现在所说的“料器”的生产则始于元代,经明代发展和完善,在清代达到了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据邢兰香介绍,料器原名“琉璃器”,在清代,以其器型的美观、色泽的艳丽博得了康熙的喜爱,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制作料器专门的制办处,时称“御琉璃”。此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玉器、玛瑙等贵重石材制品的“替身”,因为玉器等石材打磨和制作起来花费的时间较长,而料器制品可以根据最好的玉料的色泽来调制料颜色,加之制作时间相对较快、有着高仿真度,故而有时会代替玉器来使用。在那时,这种手工艺的作品只能为皇家御用,民间是不允许流通的,老百姓是不得见这些作品的。后来乾隆皇帝认为“琉璃”的谐音似于“流离失所”,不太吉利,所以下令将其改名为“料器”。
料器制品都是由料棍制成,原料主要是以硅酸盐、石英砂、纯碱为主,再配以铅、锌、铜、铝、镁、铁等金属,按比例组合后,经锅炉熔化,后手工拉制成条状。与玻璃相比,料器的原料是在石英砂的基础上大量地加入了重金属,以让其色彩有更多的变化,同时熔点也较低,易于快速软化、塑性,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现在我们市场上见到的琉璃制品基本上都是模具化生产,大小、形状,甚至是成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然而料器制品需要艺人纯手工制作,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火候、色彩、造型难把握
料器被称为“火中的雕塑”,是说从烧料到塑型都是在火中完成的。制作时辅助的工具基本就是一把镊子,偶尔依据作品需要还会使用剪子等工具。将所用的料棍按照制作物件的大小用铁块敲下一块,随后用喷灯将其烧至半液状的状态后,使用各种捏、拉、挑等手工艺将熔化的料塑成所需的样子,最后再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入小石子中冷却。真正的料器制作,是不使用任何模具的,草虫的四肢、人物的表情、龙的爪子都要在近乎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完成,这种对于火候、色彩、造型上的把握,全靠艺人的手感和经验完成。太快,不讲究,使作品流于粗糙、呆板;太慢,又会致使料融化过度,这对于艺人水平的要求可谓甚高。此外,想要出新,还要求艺人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制作出一件上乘的作品。有的乡镇企业制作出来的制品,在造型、用料、做工的细节上较为粗糙,缺乏料器艺术品应有的灵气。
邢兰香从事料器制作至今已经有52年了。她身上有着老北京手艺人对于艺术的执着和严谨,对于每一件作品都要求尽善尽美。为此,她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她是原北京料器厂的业务骨干。“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厂子带学徒必须三年才能出师。这之后就全靠自己了。”回忆起原来学徒的时光,邢兰香坦言条件极为艰苦。那时没有现在的这种煤气喷灯,都是架起一口大油锅,在里面用灯芯草点上油,在火苗处用一根管子吹风,使火焰往侧面喷射,随后再进行加工。夏天时,经常是干了一天活,脸上满是因火焰薰出来的油垢。即便如此,邢兰香还是靠着毅力与对这门艺术的喜爱而坚持下来了。1992年,由于第三产业的不正当竞争,加之厂子花销大,北京料器厂倒闭了。之后邢兰香受邀去美国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在设计新作品的同时专门负责解决制作技术上的难题。2003年,在北京料器厂的原址成立了“百工坊”,汇聚了全国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室,单位的老领导请她回到这里开设一间料器工作室。“老一辈人都是响应国家的号召,让去哪儿就去哪儿,厂子叫我回来,无论在哪里也会回来,得以大局利益为重。” 邢兰香因此放弃高薪而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继续料器艺术的传承。
精湛技艺面临失传
邢兰香设计的很多料器制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据她介绍,现在工作室作品的销售情况比前几年略有起色,主要靠回头客,也有专门为了定制而来的人。她的作品依据用料、器型、手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价格从一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碰巧有大笔订单,由于人少做不过来,宁愿放弃。
截止到现在,北京料器的传承人已至第七代,也就是邢兰香的徒弟一辈。北京料器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承情况不甚理想。对于此种现状,邢兰香总结了三条原因:首先,这门手艺学起来很苦,依个人的悟性和刻苦程度来看,一般没有几十年的工夫是很难学出来的。其次,现在好的原材料很少,质地、色泽都大不如从前,原来有专门的老师傅负责化料,随着厂子的倒闭,这种专业的化料技术人员也就没有了。现在邢兰香用的都是厂子在时她留下的料,即将用完,只能偶尔从郊区农民手中买些原料,但就色泽和品种来看,已经大不如从前。
“原来厂子有800多人,外加工有3000多人。由于利润空间小,现在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国家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力度还是不够的,只能说是够维持。即使资金到位了,由于好的化料人、手艺人年龄也都比较大了,没有什么传承人,这门艺术的传承太难了!”邢兰香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