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临近。昨天(23日),唐山市民黄先生将自己收藏的一块唐山震后居民自建平房的门牌向记者展示。这块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门牌,不仅记录着当年唐山灾后重建的历史,更是唐山人自力更生精神的写照。
这块蓝色的铁制搪瓷门牌
长约12厘米、宽约8厘米,上面写有“爱民里自建1条2排3”的白色字样,整块牌子保存基本完好。
黄先生介绍说,这块门牌上写的“爱民里”是唐山大地震后恢复建设过程中,路南区居民自建的一个平房小区,“1条2排3”是该小区一户住宅的门牌号。前几年,该小区在路南区南新东道拓宽工程中被纳入拆迁平改规划范围,这块门牌便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唐山大地震中,路南区民用建筑全部被震毁,幸存下来的居民在窝棚里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子。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告一段落后,居民们开始在政府与救灾部队的帮助下修建简易房,在冬天到来之前基本住进了各式各样的简易房。”黄先生回忆说。
1979年下半年,唐山震后大规模恢复建设正式开始。到1982年,为加快居民住宅建设,唐山市发布了《关于市民恢复自建住宅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鼓励居民自建住宅。“根据《唐山市路南区志》记载,到1989年底,路南区共形成了23个自建平房住宅小区,其中就包括爱民里小区,这块老门牌便记录着当年路南区居民自建住宅的艰辛历程。”
黄先生回忆说,居民自建平房要经过申请、批准、领取《自建住宅许可证》后,方可在划定的长13米、宽11米范围内动工建设。每户房屋间数根据实际人口确定,以三间房一个院居多。为了节约建房费用,自建住宅的居民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从废墟中扒出废旧的砖石材料继续使用,很多人也在建房过程中学会了土木活儿。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8年了,许多当年的自建住宅小区都已建成了高楼,而能够留存下来的老门牌却记录着当年那段艰苦岁月,记录着唐山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不屈精神。”黄先生目光坚毅地说。(记者 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