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黄健源 通讯员刘永辉 图/记者陈枫(署名除外)
三水区博物馆现正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军品装备展览”。展厅内展示的军服及装备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在三水民间,也有收藏军品装备的“达人”。今年56岁的何志敏在30多年前参军当了一名铁道兵,1981年退伍后开始收集军队的物品,至今大大小小的藏品已达八九千件。在西南沙头,何志敏在一间店铺中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他心爱的藏品,这里也成了“铁道兵战友之家”,战友过来参观小聚,回忆往日的军旅岁月,无不动容。
藏家:数千件藏品保存从军记忆
近日,区博物馆举行了捐赠仪式,向捐赠军品装备藏品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成员颁发捐赠证书,何志敏是其中的一位。何志敏是三水本地人,1978年末参军到了河北,成为铁道兵里的汽车兵,负责运送修建铁路的物资,直至1981年退伍。
在区博物馆举办的军品装备展览中,何志敏提供了20多件展品,包括服装、书籍、日用装备等。“我从小就喜欢军人,对军队很有感情。”由于这份情怀,何志敏退伍时用一个木箱,把参军期间的用品都邮寄回家了,他希望保存自己在部队的所有记忆。退伍后,何志敏开始收集军队的物品,通过战友帮助到处寻找,至今大大小小的藏品已达八九千件。
在西南沙头,何志敏在一间店铺中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他心爱的藏品,如同一间小型的军品装备“博物馆”,店中挂着“铁道兵战友之家”的字幅。何志敏说,三水共有500多名铁道兵战友,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伍当兵的。
“在"八一"前后,战友之间的聚会特别多。”何志敏说,接下来这几天,他将到鹤山、高明、南海等地和战友小聚。而在三水,他在沙头的“铁道兵军品会所”也成了战友们的“聚脚点”,战友过来参观,回忆旧时的军旅岁月,无不动容。
经历:曾参与京通铁路修建和维护
“中国三分之一的铁路都是铁道兵修的。”何志敏介绍说,铁道兵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贡献,让何志敏对铁道兵的历史充满热爱,而他也参与了北京至通辽的京通铁路的修建和维护。
何志敏告诉记者,在退伍后,他做起了贸易生意,平时参加“铁道兵艺术团”,前段时间还到敬老院演出,上月则参加三水区老干部(老年)大学5周年成果展暨结业典礼表演,夫妻同上舞台。何志敏的妻子和他一样,对军队充满感情。何志敏今年56岁,看他穿起军装表演的照片,依然英姿勃发。
相关
到区博物馆
免费参观军品装备
目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军品装备展览”正在区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主办,三水区博物馆承办,在区博物馆东展厅展出至8月18日,在此期间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在日前举行的展览开幕式上,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不仅为展览提供了展品,更穿上了自己收藏的军装,佩戴军徽及仿真枪支,现场唱起了军歌。
展厅内排列整齐的50多套军服及装备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正在参观展览的麦先生说:“今天首次看到如此多的军服,大饱眼福,希望以后多点举办此类展览。”
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军服涵盖1947年至2007年的不同样式。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进行了多次改革,最早的50式军服从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55式军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发的一系列相关标志,实行了军衔制;其后到65式及其改进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人民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发放数量最大的制式服装。经过85式军服的短暂过渡,迎来了军服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87式军服;以及第三个里程碑—由驻港部队首穿的97式军服;直到07式军服的出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军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