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璨
实习生 张秋佳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近日,在广州市越秀图书馆展出了100多件银质茶器,每件银器均以999纯银手工打造,其中,“一片造白银茶壶”由一块完整银版打造,价值最高。据了解,目前国内银壶制作集中在云南、贵州一带,由于产量较低,市场不成熟,价格也相对低廉。
银器成收藏新宠
近年,随着国内外银制品材料及市场的逐渐放开,传承千年的银器炉火被重新点燃,铿锵的手工艺得以延续,银器成为当今国际收藏市场的新宠。
据了解,2011年的嘉德四季第28期拍卖会上,来自日本的86件金、银壶总成交近850万元。其中日本明治时期所造的“黑川荣勝造蓬莱金釜”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166.75万元折桂。无独有偶,继2011年秋拍推出“可以清心——日本茶道具专场”后,经过更为细致的甄选,北京匡时在2012年春拍再次推出以金银壶领衔的日本茶道具专场,最后总成交价达1686.2万元,“工藤延年造饕餮纹龙纹玉盖银壶”以184万元夺得专场冠军。
“一片造”收藏价值高
据了解,我国的金银器雕刻艺术始于春秋晚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白银一直被历代执政者垄断并严格监管,且贵金属雕刻材料稀缺、贵重。直到目前,银仍是国家监管材料,市场上除了银首饰外,其他银器交易甚少。根据国家规定,每一件金银器里都有相应的鉴定证书。
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由于银壶产量低,银壶收藏在国内比较小众。银材料的资源稀缺性保证了银壶的市场价值。但由于存量不多,市场一直没能炒热,一般情况下,一把做工精美的银壶数万元即可拿下。
“每只银壶制作成功率大概只有5-6成,且因为银质地柔软,无法刻模批量生产,多数为手工制作,制作一把银壶需要2-3个月时间。”杨飞武表示。受工序繁琐,成型及錾刻技艺难度极高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银壶发展受限,日渐式微,曾一度濒临失传。
银壶价值更多体现在工艺方面,“一片造”银壶工艺最为精湛。“除了把手与壶盖,壶体部分只用一块银版成型,不用熔接、灌模,纯粹用敲打来完成制作。”杨飞武介绍,与一般银壶不同,“一片造”银壶壶嘴是从里往外慢慢打出,壶底也靠敲打成型,而非焊接,所以“一片造”的银壶含银量最高。
说起“一片造”银壶的收藏价值,杨飞武将其与“一片造”铜壶做了个对比。“广州西关有个‘一片铜’敲成的铜壶,两者工艺相似。目前‘一片造’银壶的市价在5万元左右,而铜壶市价达几十万元,铜本身没有银贵,铜壶却贵过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