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崇喜 文/图
开封收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素有“中国收藏之都”之美誉。收藏是不少开封人的爱好,除了传统的陶瓷、书画之外,还有照相机、唱片机、钟表、邮票、报刊、钱币、烟标及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各类杂项。但对原开封通用机械厂退休职工李斌来说,收藏酒瓶就是他的最大爱好。虽然,酒瓶收藏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比较“年轻”的收藏品种。
细雨中,记者踏着泥泞,穿过机场北路向北的一个小胡同,来到南郊乡乡政府家属院李斌的家。
进屋,简单的寒暄过后,已是75岁的李斌老人就迫不及待地领记者上楼,来到他宝贝的“住处”。
靠西墙一排自做的博古架上,一个个形状别致的酒瓶,摆满了博古架,让人眼花缭乱,仿佛进入一个酒瓶博物馆。这些酒瓶材质不同,有陶瓷、玻璃、紫砂、金属等多种;从酒瓶的造型上看,有圆形、方形、菱形、壶形、葫芦形、人物、动物、仿古器具和兵器等;从釉彩上看,有青花、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素釉之分;从画面上看,有风景、人物、动物、建筑、书法艺术等;容量差别很大,最大的可装几十公斤酒,最小的只能装几十毫升……构成了有形有色的酒器文化。
“这些酒瓶,原本放在楼下卧室里。酒瓶越集越多,卧室里放不下了,我就将原来的阁楼腾出来,用木板钉了个3层展架,将收集到的酒瓶摆在茶几上面。后来,酒瓶越来越多,我就给它们建了个新家——近20平方米的房间。你看,这样是不是整齐多了?”
这些装酒的容器,在李斌眼里,件件都是宝贝,每个酒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为了让记者见识他的收藏,李斌老先生特地把一些有特色的酒瓶拿出来摆放在一张茶几上。他拿起一个标有“酒鬼”字样的黄色酒瓶。其造型为麻布袋,一根红绳捆扎麻袋口,古朴粗犷,非常别致。他问:“你知道这个酒瓶的故事吗?”记者自然知道这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设计的,但仍示意他说下去。“‘酒鬼’酒是中国文化名酒十大品牌之一。据说‘酒鬼’酒即将研制成功时,酒厂请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酒瓶,黄永玉答应了,却一直没有行动。有一天酒厂老板再次登门,黄永玉随手用泥巴捏个大样,又剪下一块麻袋布包住泥样,颈部用麻绳一扎,便交了差。‘酒鬼’酒出现后,售价一度超过了‘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人靠衣裳马靠鞍。你看,这酒瓶带来了多大的效益!我记得,那上面还有诗呢。‘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写得真好。我虽然不大喝酒,但感觉这里面的道道多着呢!”
李斌不是没有业余爱好的人。此前,他曾经多年收集毛泽东同志像章。他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毛泽东章热潮,人们佩戴着毛泽东像章,寄托着对领袖近似神话的崇拜,表白着自己的革命信仰。”他收集的这些像章,后来因被喜欢的亲友三三两两地拿去而不成规模。他也曾经养过鸟儿,每天早晨,听听欢快的鸟鸣,曾一度成为他的快乐,但后来因为卫生问题而放弃。
李斌收藏酒瓶是从2000年开始的。一次,他在内环路“鬼市”闲逛看到当时一个造型奇特的酒瓶,越看越喜欢,就带回家,对酒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开始为酒瓶魂牵梦萦。李斌主要收藏的是白酒类酒瓶。他说,在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与生活是不可分的。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酒瓶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酒瓶虽然是盛酒的器具,一般不被人重视,人们喝完酒后,往往把酒瓶当成废物一扔了之,非常可惜。其实不少酒瓶,造型别致,颜色各异,装潢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比如在汾酒瓶上的主要位置,有一个“汾”字,与篆刻“酒”字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
今年75岁的李斌很少喝酒,但是只要听到哪里有好酒瓶,有形状特殊的酒瓶进入他的视线,他都会想方设法收入囊中或淘回来。几年来,李斌把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酒瓶的收藏中,一有时间他就穿梭于内环路“鬼市”、废品站……瓷酒瓶回收的地方很少,收废品的一般都不要,所以他会去收废品的地方转转,有好的就拿回家。时间长了,旧货市场和废品收购站的人都和他熟悉了,平时会帮他留意着,一旦遇到好看的酒瓶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来拿,开始时还向他要几块钱,后来大家熟悉了,干脆就直接让他拿走。有时候,碰到自己没有收藏且爱不释手的酒瓶,他也会出钱购买。为收集酒瓶,他还常这样发动亲朋好友:“我在收藏酒瓶,你以后喝酒遇到好看的,一定给我留着。”亲朋好友得知李斌有此爱好,平时喝酒时看到形状独特的空酒瓶也会拿回来送给他,这总让他乐不可支。“我喜欢收集这些酒瓶,并不是因为它们以后能值多少钱。我有自己的退休金,生活过得无忧无虑,这样一个爱好,让我过得很充实,不会精神空虚。和其他收藏比较起来,收藏酒瓶花费算节省的。即使到市场上去买,好的一般也就是一二十元一个。”说到这里,李斌显得很知足。
收藏酒瓶,实际上就是收藏着一种酒的文化。专家指出,酒瓶作为一种盛酒的工具,集酒艺、酒史、陶艺、考古、文物、绘画、书法、诗词、雕刻、民俗、礼仪、医学和风景名胜等融为一体。“酒瓶不仅是普通的容器,也能体现各地不同的酿酒、饮酒风俗,还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收藏酒瓶,不仅让我对酒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还让我对一些历史典故和名著有一定的了解。”李斌在酒瓶收藏中收藏了快乐,同时也在品味历史,加深了他对中华陶瓷文化和酒文化的认识。他说,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而酒瓶则是酒文化的具体承载者。通过酒瓶收藏,可以看到我国酒类包装的进步,见证时代的发展,领略我国酒瓶文化的风采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李斌收藏酒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不小,迄今已有100个种类,共800多瓶。琳琅满目的酒瓶也吸引了众多慕名的参观者,经常过来欣赏他的“宝贝”。也有一些藏友与他探讨交流。“我收藏的酒瓶不算多,听说北门(安远门)外有个老先生收藏上万个酒瓶呢,种类不少。我也一直想见识见识,可后来听说他去世了……”说到这里,李斌显得有些遗憾。
在闲暇之时,李斌常会给这些酒瓶做个清洁,换个位置,摆弄一番。记者看到,在这间藏室的地上,还摆放着几十件大大小小的酒瓶。他掂起一个坛子样的酒具说,“这是我收藏的最大的,有四个”。他又指着窗台上类似梅瓶的酒瓶说,这样的酒瓶有六个。他说,下一步,他将把自己的藏品分门别类,根据产地、酒名、颜色、数量、样式等不同情况编上号,在放置之前拍上照片,作为电子档案,以便于交流、分享,每种只留下一两个,把多余的藏品出售或与藏友交换。
“现在政府不是提倡民办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不知道我这样的算不算?如果算的话啊,等条件成熟,我也成立一个酒瓶博物馆。咱开封的各类收藏红红火火,作为开封人,我要大力宣传酒文化收藏的意义。”说到这里,李斌老人笑了起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