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晖
四合院是北京建筑最典型的代表,而在四合院建筑当中重要的一环,是其细部精巧的砖雕装饰。北京砖雕大多应用在四合院、王府、戏楼、寺庙和祠堂中,其中四合院是北京的灵魂,而砖雕又是四合院的灵魂。在四合院的大门、影壁、垂花门、廊心墙、博缝头、戗檐、直檐、垫花等部位都可以看到各种砖雕图案。人们最常见的门头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不仅图案内容丰富,雕刻技法也颇为讲究,与整体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
溯源
中国砖雕艺术从工艺手法和风格特点上划分,有南北砖雕流派,最为代表性的是“四大名旦”(京雕、徽雕、苏雕、晋雕)。徽雕文秀,苏雕雅致,晋雕质朴,而京雕因根植于古都京城,深受皇城文化影响,恢弘大气,华贵精细。其制作技艺由于遵循着独特、科学的工艺流程,在中国砖雕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上装饰砖雕很普遍。现存一些老街巷门楼上保存的砖雕,多为清代工匠所雕,也有部分是民国期间的砖石雕品。
砖雕最早是用于墓地的装饰,因其性质稳定、冷热水火都不怕,并且不受侵蚀,后来在古建筑中应用广泛。砖雕富有灵气,用水土和之,用火烧,用木头成形,用金属雕刻,占全五行,也因此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
砖雕的使用首先是门头。大门是门面建筑,因此,门头便成了重点装饰部位。北京的王公贵族的宅门,由于受严格的制度限制,一般不加过于繁复的雕饰。如意门的装饰则随意得多,在这种宅门里住的大多是富人商贾,他们不在朝廷为官,较少等级限制,门头装饰非常灵活,为炫耀富有,通常不惜金钱装点门面。如意门的门头一般是由挂落板、冰盘檐、栏板望柱等部分组成。讲究的如意门在门头部分装饰雕刻,题材有富贵牡丹、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玩器博古、文房四宝等,随主人的志趣爱好而不同。
其次是影壁,它是宅门的重要陪衬。影壁正对着大门,目的是不让人直接看到庭院,其重要性等同于大门,是住宅主人重点装饰的部分。影壁内心雕刻分硬心和软心两种做法。硬心做法是在影壁正中雕中心花,四角雕岔角花,题材多为四季花草、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软心做法是在影壁的中心和四角镶嵌砖雕花饰,其它部分抹饰白灰面层。位于大门内侧的影壁,中心花部位还常雕出砖匾形状,其上刻“福禄”、“吉祥”、“平安”等纹样。
墀头,是硬山房前端上部构件的总称。北京四合院山墙墀头的上方有戗檐、博缝头、盘头等,这些部位突出于檐头部分,引人注目,常雕刻鹤鹿同春、子孙万代、麒麟卧松等。侧面的博缝常雕万事如意图案。这种垫花图案形式大多采用一只精美的花篮,里面插满各种花卉。
讲究的四合院住宅,在正房或厢房廊心墙上面也进行雕饰,内刻花草或做砖额枋,题材多为兰竹,题额内诸如“蕴秀”、“竹幽”、“兰媚”、“傲雪”等,闲雅秀逸。恭王府后罩楼所有什锦窗,均用砖刻装饰,图案秀丽,雕工精致,加之什锦窗形状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
松鹤延年 博古传承
北京砖雕构图严谨、雕技独特、用料考究、色彩庄重,以其造型古朴豪放、色彩高雅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北京砖雕张”是京派砖雕的代表。
张氏家族本是工艺世家,世代以建筑雕刻、彩画、泥塑手艺为业。十八世纪,擅长雕刻龙凤的张尚祖,从南京(江宁)应召进京,主攻皇家园林雕刻,开始了张氏家族在京城“从艺”的历史,从此几代人都是子承父艺供职皇家园林建筑行业。
帝制结束后,第四代传人张俊德晚年在大栅栏开了“德明阁”商号,主要以经营北京砖雕和修建四合院为业。民国建立以后,“砖雕张”第五代传人张世全遭遇战争岁月,生计艰难。新中国成立后,张世全将技艺传给了儿子张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原汁原味、保留完好的四合院越来越少,砖雕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寥若晨星。2009年,北京砖雕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彦是目前京城仅存的砖雕工艺大师和非遗项目传承人。作为“北京砖雕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彦执著地坚守着古老繁复的雕刻技法,试图保留和还原四合院建筑的完整风貌。张彦说,自己所坚持的事业不仅关乎一门濒危技艺,更关乎一座城市的记忆。
据张彦介绍,北京砖雕图案以花卉、珍禽瑞兽、吉祥图案、博古为主。构图严谨端庄、高雅富贵、浑厚大气。图样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刚挺饱满、主次有序。有一个特征能识别北京砖雕,即几乎每个作品中都有山石或者山水的形象,以寓意有靠山,这也是北京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
“砖雕张”的作品最为出彩的地方在于清口这步,一幅好的作品不仅看构图,还要看雕口——雕口必须落刀不改,一刀到位,不能重口。雕口或圆或直都要齐整有力,刀刀见功夫。其中雀口部分的锐度(即叶子尖部分)就像用细细的笔画出一样,这样的精细在别家砖雕中是做不到的;叶脉线也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而是呈现两头尖中间稍粗的变化,这也是“砖雕张”的特有技艺。
在张彦的作品当中,既有最正宗的皇家建筑雕刻,也有浓浓的老北京记忆。《腾龙》、《四季祥瑞》等作品是典型的京雕作品,均为精选纯手工澄浆细泥青砖料,通体正青灰色,砖体背面浅刻年号铭文。
《腾龙》作品取材于古代皇宫建筑上的吉祥图案,整件作品运用传统的阴阳雕刻手法,正面以皇家砖雕中双线如意宝盒形花边造型。而主体构图既遵循传统,又独有精妙:宝珠象征太阳,巨龙升腾空中,瞻望远方;龙身上下祥云环绕,错落有致;画面近处三山五岳,大海云水翻腾。龙鳞纹饰舒展自如,雕棱齐边,宝珠、火焰、龙须,皆用博肉雕法,精细雕刻;江水波纹细若发丝,一丝不苟。虽是同一青灰砖色,却由于刀法和技巧的不同表现而出现图案的层次变化。
这幅作品历时三个月雕刻而成,张彦介绍道,北京砖雕讲究天人合一,雕刻呈现的内容与院落自然环境、主人的身份品行相一致。讲究的院落,从檐下到屋脊,都有精心设置的砖雕,灵巧剔透,恰如其分。
为了确保北京砖雕的高端质量,张彦用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烧砖,烧制出了堪称世上最好的澄浆泥青砖。这种砖是精选五种不同层位的原生土料用秋水融合在一起澄浆后,再用特殊工艺制成。它质地细腻,经久耐用。最为重要的是,在这种青砖上雕出承载多样图案的砖雕作品经过岁月风雨的洗礼会呈现出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愈老愈有味道。
张彦曾创作过以四季为主题的四合院影壁装置艺术。每个院子代表一个季节:牡丹院代表春季,荷花院代表夏季,菊花院代表秋季,岁寒三友院代表冬季。每个院落装置典型北京二进四合院座山影壁,用青砖砌成须弥座;壁身砌出框架,框芯表面用一尺二寸见方的方砖斗方排列铺砌,中心部位由纯手工青砖雕出马蹄桑、仿柱、宝瓶耳、额枋;四个小式岔角部位分别雕刻梅、兰、竹、菊四季名花为陪衬,双线宝盒四个岔角,代表四季天时。影壁心用阳雕技法做成阴勾阳雕双线四季如意合菱形制,分别以“春映牡丹富贵红”、“夏日莲荷映满池”、“秋风金菊飘满园”和“冬雪寒梅伴竹松”为主题进行雕刻。
谈起这次创作,张彦说,这是利用四合院建筑群的形式展示北京砖雕中最精湛的技艺,也可以说是对自身技艺的一种总结。四大院落雕刻包括雕、凿、铲、削、旋、錾,用刀如同写书法,抑扬顿挫的力道精细展现。细节的表现在祖传的技艺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比如水波的展现以阴阳双线代替过去的单线,线条更为流畅,光影层次和流动的韵律更为鲜明。充满灵动的画面感,正是这位第六代传承人的独到之处。
喜上眉梢 富贵牡丹 腾龙念想
因为有着对老北京浓浓的情结,张彦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古都面貌,这样的“还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曾在2002年建造出我国第一座微型古建筑“北京吉祥门楼”,这是以北京四合院建筑为原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亲自雕刻烧制的微型砖雕构件,按照古建筑营造技法纯手工搭建而成。看到这件作品的人都会感叹它的精妙和真实,这不是模型,而是真正的建筑,一砖一瓦同真正的四合院都是一致的,特别是门楼上的微型砖雕和门联雕刻更是于小巧中见华丽,能让人更直观地看到北京砖雕构件所在的装饰部位。罗哲文曾这样评价张彦的微型古建筑:它整体结构数据准确,工艺、技术含量高,是一部完整的立体古建筑全书。
如今,仍旧住在自家四合院里的北京人越来越少,胡同当中的“天蓬鱼缸石榴树”的景象已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把砖雕搬到楼房里,作为对老北京生活的一种念想。曾经有位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退休教师,分了楼房后,专门从张彦这里定做砖雕作品要摆在家里;还曾经有兄弟几个,在四合院拆了后,拉来几块板瓦,希望能够在瓦上雕个四合院,带回家做纪念。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