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居民家门口的“石头疙瘩”不少是明清甚至元代老物件,频遭贼手;流失严重亟待关注皖南一些古村落,不少村民家中和门口随意摆放着石墩、石狮、石鼓等物件。这些看上去长着青苔,雕着花纹的“石头疙瘩”,其实不少是明清甚至元代的老物件,自然成为一些文物盗贼眼中的香饽饽。近日,泾县警方破获一起专门盗窃古村落石头的案件,这伙盗贼专找古村落下手,盗窃石墩等明清文物40多件。而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由于村民保护意识淡薄,加上管理存在难度,有不少村民家门口的石头宝贝已经被盗或流失,无法寻回。
两个月几十处文物被盗
近日,泾县警方破获了一个专门在古村落盗窃“石头宝贝”的犯罪团伙,其中,胡秀红家的石墩就是被盯上的“宝贝”之一。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4月20日,泾县桃花潭镇居民花某报警,说自家门口的石墩被偷了,石墩可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随后,类似的案子不断发生。短短两个月,泾县农村有20余处石礅、木雕被盗。
泾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初步认定这是一个专门盗窃古石墩、木雕的团伙。由于被盗古董轻则几十斤,重则几百斤,警方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在3人以上并开车。通过对案发时间段相关道路的沿线视频监控的观看,专案组民警发现在三四处发案现场附近均出现一辆商务面包车及四名中年男子的模糊身影。经过深入侦查,民警发现与该车女车主关系密切的辛某,与视频中出现的一名中年男子体貌体征极其相似。
专案组经缜密侦查,确认辛某、郭某某、苏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今年7月17日,专案组成员赶赴宣城市水阳镇,将辛某、郭某某、苏某某抓获归案。
盗贼专拣古村落下手
记者从泾县警方了解到,2013年12月以来,辛某纠合郭某、陈某、王某等人,以3至4人为一组,带交通工具窜至泾县各乡镇、黄山、宣城等地偏远农村,采用拆卸、搬运方式盗窃石礅、石条、石板等古董,作案二十余起,后将所盗物品运至宣城等地,贩卖给古董商,所得赃款均分后挥霍一空,案值30余万元。
“他们一般都选择对一些有历史的古村落下手,白天骑个摩托车找目标,再在下雨天的晚上动手。”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农村中队中队长沈宗华告诉记者,辛某等人盗窃的大多物品大多被放置在室外,容易下手。
据了解,专案组先后辗转宣城、黄山、旌德、浙江、上海等,历时3个月,将涉案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破获案件23起,追回三级文物7件,一般文物20件,待鉴定文物15件,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进入诉讼程序。
石墩被追回仍放门口
胡秀红家住泾县榔桥镇街道,房子紧挨着205国道。11月5日,记者来到她家时,看到她家门口堆放着不少石墩、石板。
“那个石墩是去年被偷的,我都忘了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没想到公安局还给找回来了。”胡秀红指着家门口的一块石墩对记者说。记者看到,这块石墩有些泛白,表面有一些简单的花纹雕刻。
“这个石墩子表面的雕刻比较简单,年代也不是很久,不算很好的石墩,大概能卖一两千块。”胡秀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胡秀红家第一次有石墩被盗。“ 以前家门口有个石头房子也被偷了。”她告诉记者,来偷这些东西的大多是外地人,但是能知道她家中有这些古石墩的,可能也有当地人带路。“ 一般都是晚上偷,我们以前这么多东西放在家门口都放心得很,哪知道还有人来偷。”
记者发现,胡秀红家门口堆放的石质构件并没有存放在家里的物品精美。虽然已经被偷过几次,她还是很“放心”地将那些石墩摆在家门口。
家里没人两石墩被偷
贡峰的老家在宣州区洪林镇南湖村贡村,贡村始建于南宋,留存的文物很多可以追溯到元代。由于家中老人去世后,村里的老房子最近没有人居住。但家里有两个“宝贝”——两块大石鼓一直放在老家里。
“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贡峰告诉记者,那两块石鼓有半米高,“一个有两三百斤重,一般搞不走。”
贡峰说,那两块石鼓原本就放在他家的大门口,因为担心被盗走,他将石鼓搬到院子内的一面墙边。“ 我家的院墙很高,如果不打开院子门是看不见的。”让贡峰没有想到的是,收到院子里的两块石鼓还是被人偷走了。
贡峰接到老家亲戚的电话,才知道家里的石鼓被人偷了。“ 住在我屋后的叔叔发现的,那时候估计已经被偷了好几天了。”村民们告诉贡峰,石鼓应该是夜里被偷的,住在旁边的邻居们都没有发现。
“那两个石鼓最少要三个人才能搞走,肯定还是开车子来的。”贡峰将家中石鼓被盗的情况向村干部反映,村干部联系了民警,但还没有逮到犯罪嫌疑人。贡峰无奈地说:“ 几年前经常有村里文物被盗的事,最近比较少,没想到我家的石鼓还是被偷走了。”
古村落:装了摄像头小偷不敢来
“我们这边就是贡村的文物多,但是现在留下来的也少了。”宣州区洪林镇南湖村刘支书告诉记者,他们此前对于贡村留存下来的文物和古民居构件进行了拍照登记,并告诉村民禁止买卖,同时若是发现有人偷盗要及时报警。
在刘支书看来,如今散落在贡村的石墩、石狮等构件,大多有损坏,有一些村民家中还保存有一些较为完整的文物。“ 我也打招呼让他们把一些东西都收在家里,不要被人偷去了。”
“我们村里装了好几个摄像头,一般人不敢来偷。”黄田村朱支书对记者说,作为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加强了对文物的监管。“90年代以前可能有偷的,现在几乎很少。”朱书记表示,他们也经常在会议上告诉一些村民组长,留意是否买卖文物,要及时制止。
文物部门:散落的构件很难保护
“像贡村这样的村里,现在几乎没有古民居,那些散落的石雕构件保存起来就很难。”宣城市文物局局长刘政说。“ 有的古村落的构件作为古民居的一部分还是留在村子里比较好。”泾县文物局副局长甘胜利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古民居构件,首先考虑到它的归属权,村民大多并不愿意捐给政府。
在文物部门看来,这些古民居构件价值不一,有的可能几百块钱,有的甚至几十万元。
虽然政府集中保护的方式对于这些文物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是这需要不少钱。宣州区文物部门曾考虑在贡村修建一处展馆,将该村遗留的文物进行集中的展示和保护,但这一计划也因为经费问题被搁浅。
本组稿件由王梦雅本报记者曹庆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