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5年将全面推行金融IC芯片卡,银行磁条卡将退出历史舞台,此举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很多的银行磁条卡流入收藏市场,这对于银行卡收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银行卡收藏的合法性却一直困扰着银行卡收藏者。据了解,有关法律规定不得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超过5张就会有可能构成犯罪。花高价钱、四处奔波才购藏到的银行卡,5张以上就有可能犯罪,这不将不让人在收藏时心有余悸。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收藏者只要保证自己手中的银行卡来源合法,是基于正规渠道和真实自愿发生的交易行为,那该收藏行为就是合法的。显然,银行卡收藏者自律是关键。
本期主持 郭 毅
本期嘉宾
张震天:银行卡资深收藏人士
郑义武:银行卡资深收藏人士
刘 亮:银行卡资深收藏人士
不妨借鉴一下邮票收藏
郑义武:银行卡收藏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卡收藏者和银行之间没有沟通机制,大家互相不了解。所以一旦银行卡出现了问题,便很容易造成误解——银行会觉得为了保证银行卡安全,必须要限制银行卡收藏;银行卡收藏者则无可奈何,只能逐渐远离这一刚刚有成效的收藏门类。
其实,银行卡收藏可以借鉴邮票收藏,集邮爱好者和邮政局有较好的沟通机制,很多邮票发行机构的管理者还在集邮协会担任一些职务,这样一来发行机构不至于对收藏市场很外行,在印制和宣传方面更有针对性,而集邮爱好者也可以及时提出建议和需求。显然,如果银行卡收藏者和银行建立了沟通机制,更利于彼此间的了解。银行卡收藏者也可以明确哪些地方是禁区、哪些地方可以深入发掘,这肯定更利于收藏。
那么,银行卡收藏者能不能和银行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呢?我认为有一定难度。首先,每家银行都可以独立发行银行卡,而不像集邮那样统一由邮政局发行。如果想要去建立机制,那就需要每家银行都参与进来。中国有这么多家银行,显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次是银行卡收藏者并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如果有一个类似全国银行卡收藏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会更有利于收藏者与各家银行之间的沟通。
一枚卡的价值不容小觑
张震天:小小的银行卡背后其实记载了一部国家的金融发展史。从中国第一张银行卡需要在国外制造,到后来中国自己可以生产银行卡,再到现在中国也开始为别的国家制造银行卡,这都是中国逐渐强大的一个缩影。遗憾的是,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并不了解银行卡收藏,甚至一些银行对于自己推出的银行卡历史也不太清楚,外加上一些安全性等问题,最终导致中国银行卡收藏遇到了很多阻力。
其中一个阻力就是关于非法持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银行卡收藏者也在反复讨论,我们所收藏的银行卡一定是来源合法、使用合法,我们也有义务去阻止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进行非法活动,对于这些行为绝不姑息,一起合力保护银行卡收藏市场。
银行卡收藏市场这些年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收藏银行卡的人越来越多,银行卡的发行种类也在增多。很多银行发行了主题银行卡,比如生肖系列、风景名胜系列、历史名人系列等,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再如奥运会系列、高铁系列、神舟飞船系列等,这些都较好地展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而近30年的发展,使银行业也发生了不小变化,有许多银行都进行了重组,像中信实业银行改名为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吸收合并后更名为平安银行,中国金融市场的这些变迁都可在一枚枚银行卡上来寻觅。可见,银行卡的收藏无论是见证历史还是传承文化,都是不容小觑的。
收藏者自律是关键
刘亮:我国的银行卡收藏市场发展近30年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也使得收藏变得越来越便利,以前需要发传真、寄复印件,现在只需要发卡片扫描件或微信拍照,上传网络就可以交流了。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收藏圈都不大,大家彼此熟识,每张银行卡的来源都很清晰。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打着收藏者旗号的不法分子也来浑水摸鱼,极大地破坏了银行卡的收藏市场。所以,我们收藏群体也在积极想办法防范这些事情,比如提倡收藏过了有效期的银行卡。如果交流交换的银行卡还在有效期内,务必用强磁铁消磁破坏磁条卡的磁条信息,在上传网络交流前每张银行卡的后四位卡号、背面的三位校验码和姓名都需要遮挡住等。
在我看来,银行卡收藏者要加强自律,在收藏、交流、交换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好准备,防止不法分子钻空子进行非法活动。同时在收集银行卡时,一定要清楚银行卡的来源,对于来源不合法、不可靠的银行卡要果断说“不”,绝不能因其奇货可居而悄然收下。
2015年,全面推行金融IC卡之后,目前的磁条卡会分阶段全部注销,这对收藏者是一个利好消息,之前发行的银行卡可以完全进入收藏领域进行交流了。与此同时,金融IC卡的防伪和防克隆技术更加先进,目前很难有技术能够进行信息的盗取和克隆。但是银行卡收藏者也不应该掉以轻心,而应更加自律,让银行卡收藏合法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