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时光荏苒,201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一年一度的“十大文物事件”评选又要开始了,在这一年的文博收藏界有不少事件值得大家关注,甚至有些同类事件综合起来已经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例如,台北故宫的肉形石耳机、翠玉白菜伞、“朕知道了”胶带纸,北京故宫以假乱真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一批批文创商品持续蹿红,萌翻网友,深受追捧。两岸故宫争相卖萌,文创产品新意频出,博物馆特色文创引人关注。两岸故宫争相卖萌已成为文化创意衍生品行业的一大现象。“十大文物事件”不仅关注事件本身,也关注众多事件形成的文化现象,更关注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在此,中国文物网小编邀请业界专家为您揭示两岸故宫文创争相卖萌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深层含义。
现象:两岸故宫争相卖萌
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朕知道了”胶带曾风靡一时,继系列胶带爆红之后,台北故宫的萌物纪念品日渐火爆。如今台北故宫的纪念品货架上,随处可见“朕”的身影。随着“朕”相关文创产品的火爆,台北故宫又推出了一系列文创新品,如印着“朕就是这样皇帝”、“朕就是这样汉子”和“戒急用忍”字样的手环、连帽衫等,乔装成“密奏”、“圣旨”和“钦定一甲第一名”的明信片,以及上书“知道了”的束口袋等等。
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博物馆文创先行者相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博物馆文创的重视也是不可小觑的。近来,一批北京故宫的文创商品持续蹿红,深受追捧。如以假乱真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
在数字文创产品方面,北京故宫推出的一系列作品也深受大众欢迎。2014年暑期,故宫推出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系列图片,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继“雍正萌萌哒”之后,故宫再度发力,推出动态版《雍正行乐图》,在《雍正行乐图》走红之后,故宫又推出《皇帝的一天》iPad应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和丰富的交互体验让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故宫还推出了以《十二美人图》为原型的动画——“雍正的女神们动起来啦”……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故宫文创产品设计正在“由被动走向自觉”,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更多人会了解到,故宫文创产品“不但霸气,而且接地气;不但‘萌萌哒’,而且高尚文雅;不但‘脑洞大开’,而且心胸开阔。”
据悉,目前台北故宫在售的文创商品中,网上销售的产品有2000多种,台北故宫商店售卖的有4000多种。近几年台北故宫文创产品每年都能创造近10亿新台币的收入。
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故宫博物院共设计研发文化产品6746种,预计2014年将给故宫带来9亿元收入,高出故宫门票收入2亿元左右。单霁翔表示,目前研发正在“爬坡”阶段,之后也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争相卖萌的背后:是对市场机遇的把控
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2003亿元,其中国内画廊、艺术经纪、艺术博览会、拍卖市场、艺术品出口、艺术品网上交易的原创艺术品交易额为1003亿元,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的交易额为 200亿元。艺术衍生品的交易额仅为整个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的十分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可期。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我国正面临市场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历史机遇。在市场消费结构快速转型这一大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特别是艺术衍生品及其服务的消费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的消费结构就进入了快速转型的轨道,文化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比重增长较快。而我国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700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人均GDP会达到1.27万美元,这意味着我们到时就会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其中不言而喻的是,在我国,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我们的产业水平与能力还难以有效地支持、支撑这一快速到来的文化消费潮流。艺术衍生品及其产业,作为大众化艺术消费的一个重要支点,可以说是市场消费结构快速转型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受益者。
两岸故宫争相卖萌的背后揭示了大家对中国艺术衍生品战略发展格局和市场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清醒认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艺术衍生品及其产业是大众化艺术消费的一个重要支点,艺术衍生品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在艺术衍生品这一广阔蓝海中,谁先抢占了市场,谁就有发言权。
国内现状:文化创意衍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
艺术衍生品是艺术市场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
什么是文化创意衍生品?在西沐看来,艺术衍生品从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见到的,比如说围绕授权和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我们做了很多艺术高仿真的一些版画和艺术复制品,或是通过授权应用到一些生活用品上,推动了艺术大众化,这一类我们可以叫做艺术衍生品。第二类叫做艺术理财投资产品,这类产品也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如艺术衍生品与快速消费品的结合,比如我们常见的艺术衍生品和快速消费品酒、茶等等结合形成的一些艺术酒、艺术茶,变成了一个可以有理财用途的一些衍生品。第三类是一些一些艺术机构推出的设计类、工艺类的一些产品,因为有自己的一些版权上的保护,在艺术上有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个产品以后,也可以在版权保护下进行一些延伸复制,比如说各个大的博物馆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像钥匙扣,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等,都可以叫做衍生艺术品。在西沐看来,目前国内艺术衍生品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在国内,艺术衍生品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据国家文物局调查,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这和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数亿人民币相比,国内衍生品市场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
国际:艺术衍生品已成博物馆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国际上,衍生品起步早,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比如说大都会、卢浮宫等所有大的美术馆或博物馆,都有专门的衍生品开发的部门,制作一些衍生的明信片、纪念品,也包括高端的复制品。卢浮宫有古典风格衍生品,奥赛美术馆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衍生品,蓬皮杜也有跟自己风格相近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年的艺术衍生品销售金额高达4至5亿美金,占其全部收入的80%,总计开发的衍生品数量多达2万余种,比如依照数幅名画里人物所戴的项链样式,就能开发出一个女性饰品系列。其艺术商店仅在纽约市内就有8家。
对于很多国外参观者来说,在逛完博物馆和美术馆后带走几件纪念品已经成了人们的一个消费习惯,在国外,几乎所有美术馆、博物馆都拥有其所属的艺术商店。衍生品也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博物馆营收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