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撰稿/Sue 摄影/邹训楷
消费社会样样快速,物质急速更迭,是文明进程中生产方式改进后,必然要面临的结果。当机器能够取代手工,制作、产出着一件件成熟稳定的物件时,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传统工艺?传统手艺的珍贵性在何处?当下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也许能够从“手艺新生”中窥见一二。
2015年1月10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展馆开幕的“手艺新生”项目成果展依托于一个为期3个月、基于福州本土6种老手艺所开展的设计项目,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设计师与福建本地老手艺人合作的设计作品。大漆、皮枕、福剪、竹编、陶器、花灯这些曾经的传统手作,在设计师的创作后结合了当代设计语言的特质,吸引了大量关注传统手艺、关注设计的人们前来观展。该展览由正荣公益基金会与福建本土杂志《HOMELAN家园》联合发起。
老手艺,是如今广受关注的话题。《HOMELAND家园》曾操作过“寻找老手作”、“老手艺 新设计”、“漆与匠”等在地手艺人专题,记录了福州在地的日常手艺与手艺人。这几年里,杂志编辑们所接触到的老手艺人总称自己为工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重复自己的手作工艺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并慢慢成为行业类优秀职人,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物的特性、技术的纯熟和细节的处理。作为一本福建本土杂志,《HOMELADN家园》坚持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关注与记录,希望在“过去”之中,寻找到对当下的解答。这几年,关注福建本土的《HOMELAND家园》也拥有了大量非福建读者,是因为这样的解答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手艺新生”公益项目选择曾经承载福州人传统生活、如今日渐式微的老手艺,征集并资助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配对合作,在了解了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为其开发符合现代生活审美需求和实用价值的产品,使这些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一项目所挑选的6种老手艺:花灯、竹器、大漆、皮枕、福剪、陶艺,均是老福州人生活中最常见的手作。项目希望新老设计师、手艺人的碰撞,能带来新的灵感,让这些面临失传的老手艺能够通过新设计,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项目推出后,吸引了100多位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投来简历报名参与,其中不乏在各个领域业已成熟的设计师。最终入选的12位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从业背景,却都在关注、思索着传统手艺的未来。对“老手艺”来说,这些关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也让人更加期待项目结束时,老手艺的“新生”。
此次手艺新生设计展,除了展出12位年轻人的有趣作品,同时还呈现了项目中6种老手艺的手作物、部分项目顾问的成熟产品。展览现场还邀请了陶艺、花灯、竹器,3种老手艺的3位老手艺人,向市民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艺。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老手艺的过去、当下,也可窥见未来老手艺的种种可能。此外,展览期间,现场有先后三场分享沙龙,让12位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们和大家聊聊他们之前在做什么,这三个月与老师傅的交往后又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可能等等。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看到老手艺新设计的成果,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展览结束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完结,他们还将与设计师、艺术家一起为产品的投入生产、进入生活而努力。
手工艺至今仍有着无法轻易被机器取代的精密,同时,它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与专注性,恰恰是与时代相悖,它们自身的存在方式提醒我们——无论是一个微小的物件,抑或是一个人的存在,都需要被用心看待与尊重。造物本身,其实是一种育人方式。当传统手艺不再匹配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如何让这种“育人”方式维持自身的存在传递给更多人,却需要被重新考量,“手艺新生”项目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答。
竹之美
曾在国际领先创新公司IDEO担任设计经理工业设计师郝建冬来自上海,作品获得Red Dot、IF多项国际设计大奖,这次他在“手艺新生”项目中学习竹艺,跟随竹制何敏文师傅学习竹艺,并与郑宝俤师傅共同合作完成了一组竹椅作品。
“在手工竹家具的制作上,我发现很多工艺方式延续了几百年,是凝结了祖先的智慧并经过长时间考验的。手工艺的传承其实就是对这种手艺精髓的发扬,这些精髓加上现代设计的思考方式就是‘手艺新生’的一种完美呈现。我这次的作品就是对这些精髓的应用探讨,利用设计手段将他们发挥到极致。同时我的作品也展现了竹子的不同构成方式。竹的可塑性不高,连接方式也有局限性,在结构的可行性上我做了长期的实验,当设计在满足结构功能时,同时也形成了构成美。”郝建冬说。
大漆与时尚
刚刚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面料织物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汤丽佳,是一名插画设计师、面料织物设计师。恰巧在犹豫着毕业后自己的从业方向时,她得知了“手艺新生”并最终加入其中学习大漆,她与邱亨铭师傅合作完成了一组大漆手包、手镯。
“为了保留大漆的价值感,让它与当代所需的用品结合,于是我有了设计‘手包’这个概念。我总共设计3个款式,都是脱胎漆器,全过程手工制作,由师傅和我合力完成。其中2个是依照比较传统的方式制作,另外1个是依照我之前的 ‘皇帝肖像’插画作品来设计制作。在制作手包的同时,我也半实验、半玩味地利用大漆做了这些看起来像矿石的小东西。人们看到的漆器大多是大漆附着后最完美的结果,我希望能展现漆的另一面,或许有些缺陷,但是也是一种原始的状态。”
剪刀变形记
年轻的设计师陈福荣在厦门拥有自己的独立设计品牌WUU,致力于研发适合当下使用方式与体验的家具日用品,他的作品及项目受邀于 100%design、米兰设计周等各大展览。他在2013 年发起“锤子与庄子”计划,与朋友驱车 13458 公里探访一系列“边缘创作人”并构成上海艺术设计双年展邀请展的一个部分。此次他在“手艺新生”公益项目中,与“郑兴利剪刀铺”的手艺人合作完成了一组剪刀作品。
“我进行了一次脱离传统剪具‘原型’的尝试,把现代技术工艺与传统精湛手艺结合,希望从这组作品中既能感受到手艺的珍贵,也可以体会工业化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重新设定剪刀的结构并将其参数化,最终调整至适合模具铸打,并引入老手艺作为完成这组作品的后期工艺。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一组符合当下审美的工具的同时,也保证它们能够适应半工业化生产,老手艺仍作为其中重要环节存在。”
纸与竹
艺术家黑余长期关注手工造纸及纸艺术与设计,2010年于法国利摩日-奥比松国立高等艺术学院获法国国家高等实验造型艺术硕士文凭。此次“手艺新生”项目中,他跟随何敏文师傅了解传统竹编、竹制工艺,在此基础上结合造纸技艺进行了自己的创作。
“万物只存在于生灭之间,借由一朵花开而又谢的过程,本着尊重竹子自身特性及竹工艺的基础编法,以及不过分加工与设计的原则来发展造型,以期传达一种自然而然、为而不作的态度,结合脆弱的纸品及恍惚的光影,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几盏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