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石湾陶艺:形神兼备不可丢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石湾陶艺:形神兼备不可丢

石湾陶艺:形神兼备不可丢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超脱》 《超脱》

  石湾窑“国大师”系列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谈创新时称——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刘丽琴

  刚刚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结束的“窑望石湾——陶艺名家精品展”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以其独创“线塑”技法制作的陶艺引人注目,其舒卷散漫的衣服皱褶,呈现出了粗犷的写意风格和潇洒的思想境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黄志伟不断强调:石湾公仔不管如何创新,石湾特色不能丢,只有站在丰厚而坚实的传统上进行创新,石湾陶艺才有底蕴。

  对陶艺有天生的热情

  黄志伟1966年出生于陶艺世家,父亲黄松坚是“石湾贴塑陶艺的拓新者”,早就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美誉,父子合作的贴塑作品《春夏秋冬》非常有名,但黄志伟的成名可不全赖父辈的提携,更在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创新求变。

  黄志伟说,耳濡目染,自己从小对绘画和陶瓷艺术就有天生的热情。他还记得初中时,常去父亲工作的石湾美陶厂玩,看到父亲和刘传、庄稼等大师级前辈一起创作,自己得以近距离在他们背后“偷师”。“这种机会现在没有了,一方面很多大师都开了个人工作室,另一方面不少前辈都走了。”黄志伟感叹道。

  1983年,黄志伟高中毕业,考入石湾美术陶瓷厂与南海师范学校合办的陶塑培训班,在三年的学习中,他师从创作经验丰富的陶艺家,学到丰富的陶塑理论和创作技法,而且通过车间实践,熟练掌握了印制和修整泥胚、注浆成型、翻模、上釉、烧制等整个生产流程。1989年,黄志伟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有了更加系统的学习机会。

  求学期间,黄志伟深感从潘玉书到刘传,再到当代大师庄稼、刘泽棉等,其一脉相承的艺术手法可谓登峰造极,要前进只有“变法”,所以,他一直思考在题材和技法上寻求创新突破点。“我小时候很喜欢听小鸟歌唱,同小鸟嬉耍,所以就想塑造一个反映人鸟之间关系的题材。我以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关于人鸟共语的传说为蓝本,构思了一件作品《共语》,表达‘心曲待有人和唱,枝头小鸟亦知音’的意境。在构图、布局上,我将人与鸟设计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对话,把石湾常规的竖式构图夸张为横面布局。”黄志伟介绍道。这件构思独特、洋溢诗意的作品入选了当年北京的第一届全国工艺美展,而当时美展不评奖,入选可算是最高荣誉了。

  陶塑上现中国画线条技法

  《共语》让黄志伟在陶艺界崭露头角,再经过在广美的系统理论学习及吸收兄弟艺术的精华之后,他的创新“更加疯狂”。黄志伟从中国画线条“十八描”和写意泼墨的画法中得到启发,发明“线面塑法”,简称“线塑”——以泥条作为线条粘捺于坯体的块面结构之中,线面结合,工意交融,令作品的神韵和意境倍增。泥条在黄志伟的手中变化万千:用于表现人物衣纹,泥条可以是单独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平行排列,弯曲转折间,表现出衣纹的走向、聚散和起伏意态,呈现如中国画线条的特有形态;用于表现人物头部和身体肌肤的泥条,较为幼细短小,可以强化须眉、眼、鼻、筋络和皱纹等效果,加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而泥条特有的手工泥性韵味,大大加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神韵。 

  因此,黄志伟的“线塑”作品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公仔的面貌以及前辈艺术家的手法:《悠闲老子》是黄志伟“线塑”代表作之一,曾获国家级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在这件作品中,他打破石湾老子题材中多为神像式的站立或骑于牛背之上的惯用造型,从生活中攫取灵感,让老子斜倚卧牛席地而寐,衣服皱褶和姿态皆用“线塑”,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独钓寒江雪》中,老渔翁衣纹的泥条圆润规整而苍劲,面部形象以较为细腻的泥“线塑”出眼睑的弧线、眼尾的皱褶和略翘的唇角,以短细、弯曲、巧妙转折的泥条表现手的筋络和肌肤结构,勾出其清瘦而有力度的手,整体突出老渔翁沧桑而乐观的性格;获得国家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作品《超脱》,人物是一个道行高深的罗汉造型,用泥条刻画人物的形、神、面,泥条的粗细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可谓线随意转,从容自在;在颜色上,他运用了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表达效果,使作品看起来犹如一幅立体的中国水墨画。

  黄志伟这样解读其“线塑”公仔和传统石湾公仔的区别:“石湾传统陶艺植根于民间,经历着从生活用品到供奉品,再到如今精神层面的艺术品的过程。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石湾陶瓷从民间工艺品转变为艺术品,并从技法、釉色、题材以及对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上进行了创新,我希望人们一看到我的作品,就能看到我想追求的思想和意境。事实上,我塑造的人物不一定合理、写实,你看那些‘线塑’的衣纹就很夸张,是衣纹也非衣纹。像《超脱》中,你可以把衣纹看做是仙人修行时所在的山,也可以看做是围绕仙人的云;像《包容》里不符合比例的手臂,夸张、变形、写意都成了我的表现手法。其实,传统的石湾陶艺,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其着力点就不在于描绘对象形体比例的准确无误,而是把神与形统一起来,使作品更加传神。”而“形神兼备”在黄志伟看来,也是石湾陶瓷未来在艺术性上的发展方向,“石湾陶艺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但不管你的技法、题材、釉色如何创新,也不能丢掉石湾陶艺形神兼备的特点。”他说。

  对话黄志伟——

  石湾陶瓷收藏

  有一个慢慢提升的过程

  广州日报: 您早期的“线塑”作品,不像后期风格那么明显,当时是否存在收藏者对这一表现手法接受度的问题?

  黄志伟:刚开始是做尝试,对这一新技法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还不是很多,作品也不多,且国内还是习惯写实风格,对我的作品看不明白,也不太接受,所以初期创作的“线塑”作品,基本是被海外人士购藏的。到2000年后,很多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在收藏我的作品时,都要求我必须用“线塑”来做,而不是传统的技法。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养分,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我的作品也多了,成了系统,社会的认可度也上去了。

  广州日报:有大师说,他并非不想创新,也并非做不了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但相比创新,收藏者更认可他的传统作品,他也更喜欢做传统的题材。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黄志伟:从创作者来说,我想是因为他们对传统人物熟悉,积累了很多经验,得心应手,发挥的空间也大,兴趣自然就高;而对现代题材的经验则不是很多,且做新东西要花时间、花功夫,学新知识、新事物才能研究出一个好造型、好釉色来。

  从受众来说,石湾陶瓷的收藏市场还是以传统风格和特色为主。这是由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程度、审美水平决定的。收藏者还是认可传统技法的难度,他们掏钱出来就是要买大师的手艺。不过,现代家居装修风格需要现代风格的艺术品去装饰,所以,石湾陶瓷也在慢慢改变。

  广州日报:石湾公仔的艺术性颇受认可,但其升值潜力却一直被认为无法与景德镇和宜兴的陶瓷相比,您对此如何看?

  黄志伟:我觉得这可能跟政府的推广力度有关系。比如景德镇,陶瓷产业是其地方的支柱产业,所以政府的推广力度就大,而佛山的产业品种有很多,除了石湾陶瓷,陶瓷地砖等其他产业也占了经济发展的很大比重,那么政府对石湾陶瓷的推广力度肯定不如景德镇大;另外,在陶瓷历史上,景德镇一直是御窑、官窑,给人高端的印象,而石湾是民窑,比较大众化。

  石湾公仔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陶艺家一起来推。我们首先要走出去,多出去做展览、做交流;其次要“请进来”,就是请外地的陶艺家、艺术家来到石湾,成为新鲜血液,一起创作;最后是办学,在后备人才方面要下点工夫。佛山大学开设有陶瓷珠宝学院,其中陶艺系已经招了三届,我相信,将来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接班,并走出去把石湾陶瓷的影响力带到全国。

  广州日报:收藏市场上,一方面艺术家认为石湾陶瓷处于价格洼地,适宜收藏;一方面有收藏家觉得石湾大师涨价了,不愿用低价来培育初级市场,使得石湾陶瓷成为小圈子。这是否矛盾?

  黄志伟:首先,我觉得,收藏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注定是小圈子。但我觉得,与景德镇、宜兴相同级别的大师作品相比,石湾陶瓷在市场上的定价确实不算贵。像宜兴大师的作品都拍出了千万元,而石湾大师作品最高的拍卖纪录才三百多万元,由此看来,石湾陶瓷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如果推广的力度再大一点,其价格还会上升。

  其次,石湾陶艺的收藏分好几个档次,有原作、限量版精品、精品、普通品和灌浆品等,所以看上去同样的作品价格悬殊,原作的价格要比精品多一个零。收藏石湾陶瓷可以先从几十块、几百块的灌浆品入手,能欣赏和感受到艺术家的手工后,再买精品和限量版精品,这些精品虽是翻模复制,但经过作者亲自加工、签字,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最后,随着认识的提高,人们就可以收藏原件和孤品了。我认为,收藏需要这样一个慢慢提升的过程。

  大家简介

  黄志伟,1966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在30多年的艺术探索中,黄志伟博取古今,大胆吸取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与现代雕塑的块面结构结合,拓新出陶塑新法——“线塑”,导师潘鹤先生曾评价其“继传统、开前卫”。代表作品《悠闲老子》、《超脱》、《黄飞鸿组塑》等多次获得国家级评比金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