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良娟)“3D灯光秀太酷炫了!”2月28日,网友“萱萱”在微信上晒出自己逛金沙太阳节的照片。今年,金沙遗址博物馆除了3D灯光秀,还推出了太阳节导览APP、微信“摇一摇”导览、魔幻明信片等互动服务,让美丽的彩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跳进了游客的手机。
近年来,这样的“宝贝”总动员在众多博物馆得以实现。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安静的博物馆也变得热闹了。
高科技介入,让“宝贝”动起来
用手机对着一张印有金沙面具的明信片一扫,一个三维模型就出现在记者的手机上,同时伴随有动听的语音讲解。“这种魔幻明信片是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原型,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展现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吴彬告诉记者,这样的魔幻明信片一共做了两套12张,展示的内容包括文物的3D模型、音频、视频、灯组的360°全景等。
馆藏的“宝贝”碰不得,怎么让“宝贝”们动起来?四川各大博物馆都把脑筋动到了高科技和数字化上。
在四川博物院的“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内,悬浮成像三维展台中,“镇馆之宝”战国水陆攻占纹铜壶的三维模型不断旋转,连铜壶上的细纹都能看的很清晰。利用这个悬浮成像三维展台,流动博物馆把无法出馆展出的18件“镇馆之宝”送到了全省各地。
目前,省内各大博物馆都在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希望为游客带来更真实、丰富的参观体验。
游客来动手,让博物馆“火”起来
做陶器、家庭寻宝……2月24日,成都市民王鑫陪儿子在四川博物院度过一个有趣的下午。“孩子很喜欢这些游戏和活动,我们一家都是四川博物院的常客。”王鑫说,儿子最喜欢的寻宝活动,是四川博物院配合正在展出的《大海的方向——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开展的。
看完展览还能动手玩,正在成为四川众多博物馆的“标配”。
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非洲雕刻艺术展”,在展出190多件展品的同时,还举行了“非常好玩”系列社教活动,开展面具彩绘活动并请来非洲小伙现场教孩子们打非洲鼓。而配合馆藏的陶器、汉代画像石砖等藏品,制作陶器、印制拓片等动手活动更成为四川博物院的常设项目。
借助这些活动,锁在安保柜里的文物,从静态、平面,变得鲜活、立体。游客们到了博物馆也不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而是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春节7天长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共接待游客97万人次。这样的客流量说明,博物馆只要“活”了,就能火。
文物变产品,把博物馆带回家
红色年代语录笔记本、印有川军抗战标语的T恤和水壶、美国飞虎队的“救命符”……在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旅游商品供销社里,各种以馆藏“宝贝”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纷纷被摆上柜台售卖。
看过玩过,还能把博物馆带回家——无论是民营博物馆还是国有博物馆,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宝贝”活到了普通人的家里。
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四川博物院开发设计了战国青铜器水陆攻战纹钱包、张大千飞天侍女系列手机壳、真丝丝巾等10多个系列的文创产品;三星堆博物馆根据馆藏的青铜面具,制作了三星堆面具饼干。“目前,开发了抹茶、草莓、黄油、巧克力四种口味。”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告诉记者,该馆目前正在和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尝试让更多三星堆文物变身饼干或者巧克力。
【数宝贝】
248:目前,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48家,国有博物馆172家,民办博物馆76家。
157119:目前,全省拥有馆藏文物300余万件,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157119件。
2512: 去年,省文物局共组织实施了13个文物技术保护项目,全年保护修复馆藏文物25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