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印泥的人选择印泥,就像善书者选择笔墨一样。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艺术效果。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所以购买印泥要注意,篆刻钤印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文具店所售印泥因其质粗,油重,色浮,不能表达印章之本来面目。其实,它不是印泥而只能称为印色。因此,决不可用作治印钤样或书画盖印之用。好的印泥,色泽鲜明,永不晦变,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后,印泥上结一层光泽,“用手拂之亦不脱落”。如自制印泥,则应备朱砂、印油、艾绒三种,油以菜油、茶油为最好,炼油可以用定温箱烘烤,到用箸沾起油时可以成丝,即可使用。朱砂可以先用酒精去掉砂中的铁质,然后用滚筒机加油磨细,只需半小时便完成,但制出的印泥,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使用。
印泥价位从几十元到几千都有,那么什么才称作好印泥呢?
是否渗油。渗油与否,是书画印泥有别于一般办公印泥的基本特征,需要通过瞧察印蜕进行比较。事实上,没有任何油渗的印泥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夏天高温时使用。但是书画印泥必须做到没有明显的外渗,同时不能渗色,否则就不可用。
干和湿。总的来说,小印宜干,篆刻宜干,大印宜湿,国画宜湿,书法适中。这个干湿是相对的,一般选购时可以通过触捏硬度来判定(基本上各家印泥同一品种不同批次都会有干湿的差别)。
大和小。因为朱砂的比重是水的8倍,而一般颜料的比重要小得多,因此同样重量,纯朱砂或者朱砂比例比较高的,体积就小。
鲜艳程度。印泥以红色系居多,真正纯朱砂的印泥,颜色的鲜艳程度,都不及人工合成的颜料,因此可以留意比较。纯朱砂的印泥,颜色都很复杂,也就是像几种颜色叠加的感觉,而添加了合成颜料的或者纯合成颜料的,就是很单调的呈色。朱砂的特点是颜色可以持久保持,而不是非常鲜艳。
遮蔽性、钤盖在墨迹上,上乘的印泥具备良好的遮蔽力。将纸对着强光,即使印泥是红的,瞧到的印蜕也是暗灰色的,因为遮蔽性好而不透光。
印文还原性。同一印章反复钤多次,比较印蜕和印章,好的印泥失真小,且多次钤盖的印蜕差别小。特别是篆刻创作使用的印泥,需要特别强调印文的还原性,否则前期的创作水平可能打折扣。特别是元朱和凿印风格这些对印文边缘痕迹需要比较精准的,如果印泥失真性比较大,则无法体现原味。
光泽。特别油光或者特别暗淡的都不好,前者浮油较快或者油分过多,后者会印文不够清楚。
另外需要注重的是,印泥的呈色视觉成效。印泥的泥色和印蜕颜色不一定是一致的,一般印蜕色会略暗于泥色。而同样品种的印泥,在不同的纸张(或其他介质)上的呈色也会因光线反射状况及介质组织状况而有差别。作为一种特别的半流体,印泥的硬度在静置后会和连续使用时硬度有差别,而所有印泥品种在冬夏温差下,硬度和附着性都会有差别,只是程度不同,但是也不是变化小的就一定好,因为印泥的各项指标,其中某一项如果被强化,其他项可能就会弱化,因此必须灵活比较。
墨有墨法,泥亦有泥法,如何保养才能使印泥使用得更长久?
进缸
盛装于细瓷、玛瑙、玉等不吸油的带盖印泥盒内(亦称印泥缸)。金属的盒子不可用,因为会和朱砂产生缓慢的化合反应,导致颜色改变。
调堆
使用前,用印筋(一端或两端为扁平状的专用搅拌棒,可用类似物品替代)将置于印泥盒内的印泥上下翻动,以使泥体均匀,然后由底挑拨起一侧朝对角方向拨压进泥团,注重边挑边压,不要挑断或挑起过高,同时顺势沿同一方向环转搓压整个印泥团。转动印泥盒另换挑拨位置,按相同方向反复多次,直至印泥堆成顶部为球状。调堆的目的是均化印泥的组成,并使艾绒基本成同向排列,幸免使用过程中艾绒被拉出而影响钤印成效。亦使印泥身量增厚,内部产生一定的应力,回弹良好。调好后最好静置数日使用,以便调制时卷进的空气自然排出,泥体更为密实光润。
上朱
印章在蘸取印泥时,不可直接戳进,须一手持稳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侧触打堆好的印泥顶上圆光处,轻触即离,边打边转动印章,使印章先四边,后中间的顺序均匀布满印泥,宁可多次轻打,不可求快重手。在印面平坦时,上朱厚薄直接决定印迹成效,应根据需要先行试钤,以积经验。新制印章,务必除尽石屑,以免落进印泥。如印泥新堆未定被成束拉出,应将泥头团压后再继续进行。
钤印
方式一:将印章果断放置在纸上(或绢、布),用手在印章顶部用力下压,使印面受力均匀,然后迅速轻拿开印章。白文印宜厚垫,朱文印宜薄垫,最好使用印规,以便有露白时进行迭印。
方式二:上朱后将印章印面朝上放置,覆纸于上,用指甲、印泥盒盖等在纸背匀力勒压,然后揭取印蜕。每次用毕,须以软纸揩净印章上残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方式三:用拓包或手指薄蘸印泥渡于印面,均匀后落纸。无论何法,每次用毕,须以软纸揩净印章上残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养泥
常温下密闭保存。不可裸置存放,幸免阳光直射。应经常翻动以使印泥内部组织均匀。如使用频繁,泥质干涩,可加专用印泥油、朱砂以助复原。